一首歌「拍手歌」成就 Ella、馬志翔「聽見歌 再唱」

 

「聽見歌 再唱」由馬志翔、Ella執導,將於4月9日口碑獻映、4月16日全臺公映。

「聽見歌 再唱」。圖/派拉蒙兄妹提供更多

當初楊智麟即使聽了「拍手歌」後,一隻栽進馬大衛率領的樂團公益活動中,並且拍了「唱歌吧!」記錄片出席2010年的金穗獎。當時出任評審之一的陳鴻元被「拍手歌」敬佩,在決審全體會議時力排眾議,勸服其它評審讓未獲得最佳記錄片的「唱歌吧!」成為影片獎。當時另一名評審廖慶松,甚至打趣的對陳鴻元說:「你這麼討厭「唱歌吧!」,必須把它拍成電影!」

「拍手歌」(Kipahpah ima)是一首歌泰雅族的散文,也是最耳熟能詳的土著曲目,絕大部分人認識馬大衛副校長指揮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都是從「拍手歌」開始,影片編劇陳鴻元和新人導演楊智麟也是因為聽了「拍手歌」後,將原先不識五線譜的馬大衛,卻率領出世界著名樂團的故事情節拍成影片「聽見歌 再唱」。

互不相戀的陳鴻元、楊智麟各自做他們的影片夢,直至2014年,在另一名編劇張鳳美的介紹下,才曉得兩人對同一個故事情節感興趣,決定聯手戰略合作,但在大多數影片公司不看好之下,電影劇本研發過程較慢。直至2017年,馬大衛對兩人多年不放棄這故事情節而深感疑惑,才在所屬原聲帶基礎教育聯合會同意下,訂下影片中「不能談情說愛」、「不能有反派」、「必須是大眾看得懂」的商業影片三大準則,才許可兩人攝製「聽見歌 再唱」。

馬志翔 Ella

「拍手歌」並並非泰雅族傳統歌謠,而是由未受過專業音樂創作體能訓練的泰雅族素人王拓南和伍欽光,有感於沒有一首熱烈歡迎我們來做禮拜的布農歌,只好用直觀的電吉他合弦創作出的第三代布農散文,來熱烈歡迎所有親友來修道院同享福音,「拍手歌」現在已成泰雅族人做禮拜時唱的第一首歌。

「拍手歌」(Kipahpah ima)在布農語中,「kipahpah」是「拍打」的意思,「ima」指的是數字「五」,「拍打五」代表著「雙掌互拍」。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