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來到清華,喚醒時代共鳴

 

出演參予“五卅運動”進步小學生的郭子凡說:“在刻畫人物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樣的青春是最有象徵意義的,或許百年前的先輩已經給出了答案——新時代的年長人,更必須用年長的手臂,扛起祖國的未來!”三位劇中的兒童演員韓昊霖、萱萱也現場動情“對話”革命先賢:“那些革命先輩也曾是家裡孩子們的依靠,但好多革命先烈卻為的是我們這一代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家庭乃至心靈,很想對他們說一句,謝謝!我們會永遠記得你們的!”

儘管是二次參演鄧小平,這一次王仁君卻面臨嶄新挑戰,他將演繹此前大熒幕上相對鮮見的青年副主席形像:“我在閱讀歷史文獻,以及和編劇深入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梳理創作視角,決定展現出他熱血、細膩、接地氣的另一面,比如說從湖北走進北京的青澀與新奇。”王仁君現場還分享“一大代表”一同練習《国际歌》的熱血澎湃,備感“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溫暖。

為的是呈現出1921年建黨前後的真貌,主創人員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去世界各地深入發掘建黨前後的珍貴歷史文獻,據編劇任寧介紹,自己從韓國警視廳檔案資料裡找出了韓國特高科曾計劃毀壞“一大全體會議”、北京法公共租界公董局收到過對第三國際代表走進北京警戒的信息等鮮為人知的記述。基於此,《1921》的影片劇本導入了韓國和西歐的視角,在史實基礎上對代表們在“一大全體會議”前後化險為夷的過程,進行影視製作化表達,並重新加入諜戰、動作等元素儘量多樣故事情節的可看性,以多線敘事的技術創新嘗試,擴寬主旋律影片創作的“廣度”。

左起:《1921》總編劇任寧、導演鄭大聖、歷史學者戴錦華、導演黃建新。

5月13日,電影《1921》在清華大學百週年紀念大講堂舉行開拍後的第一場發佈會,與北大學生同溯建黨初心。影片編劇、導演黃建新,聯合導演鄭大聖,製片人任寧,執導黃軒、袁文康、王仁君、祖峰、張家禕、張超、張雲龍、郭子凡、韓昊霖、萱萱、張婧儀、鍾楚曦、周也集結現身。歡慶建黨百年,《1921》將於去年7月1日公映。

現場各位女演員也爭相踴躍發言,為的是有血有肉刻畫先輩鮮為人知的少年時代,下苦功科學研究歷史文獻、設計細節。女演員黃軒本次出演中共創辦人之一的李達,他提早兩個月深挖資料,多樣配角故事情節。在黃軒認為,革命後輩有參予籌備“一大全體會議”、徹夜編輯《共产党》週刊的熱血另一面;也有感性唯美的另一面,“憂思國家宿命時甚至會委屈落淚”。女演員王仁君廣閱資料之餘與編劇研討,發掘詮釋青年鄧小平熱血激情的個性,在劇組他還堅持晨跑、夜跑,併為配角重新加入了許多生活化細節,比如說鄧小平對湖北老鄉李達“不吃辣”的揶揄,極具“煙花氣”。

本次發佈會還首次官宣了電影“千位影人慶百年”的女演員全陣容。千位兼有整體實力和知名度的中青代女演員,捨棄繁瑣的演出技巧,迴歸初心,全情投入去還原百年前亂世中的一切眾生百相。海報上,自己共同望向後方,望向內心深處渴求的國富民強的新中國,沿著時間長河,仍充滿著激勵時代的正能量。

與《建党伟业》相同,《1921》更關注人物“靈魂”,努力去發掘先輩投身於革命的“靈魂源動力”,對此清華大學影片與人文研究中心祕書長戴錦華副教授也則表示了期盼:“編劇是怎樣找出一個有血有肉、充滿著細節的形式,讓我們重新與這個二十世紀的先輩們碰面,展現出自己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決絕和締造,是我很期盼的地方。”做為著名學人,戴錦華曾在論著《雾中风景》裡指出,“第四代(編劇)的發展史立場更近於本世紀初的‘五四’新青年:沉重的發展史包袱和痛徹的社會使命。”

《1921》對百年前進步男性群像的描摹,也是更讓人眼前一亮的視角之一。張婧儀、鍾楚曦、周也分享了出演百年前男性配角的體會,“百年前她們的‘男子力’依然啟發著我們,活出自於我的迷人”、“進步男性為解放婦女運動付出了太多,這種男性互助的思想也鼓舞我們現在的姐妹們,互相守望,共同成長”……百年前獨立堅強的男性力量,直到現在仍然在鼓舞著年輕一代活出自於我、實現價值。

“五二十年,正青春”,《1921》聚焦“先輩少女時”的新視角,也給與了參予其中的青年女演員們,一次感受百年前先輩建黨初心的機會。黃軒出演參予“一大”全體會議組織和籌備工作的李達,此番是繼參演《建党伟业》二十年後,與黃建新編劇的再次戰略合作,他笑言“時常還會想起二十年前的情景,比如說都是練《国际歌》,此次卻是另一個配角了”。為的是做到“形如”李達,黃軒在戲中剃完戴著上眼鏡,看著鏡子中的他們,找出了還原人物的意志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報道,更多原創資訊請瀏覽“澎湃新聞報道”APP)

袁文康為李漢俊的無私思想而感嘆:“他幾乎把他們一生的所有時光,都送給了少數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而代表女演員中歲數最小的張家禕,更是因而不斷自省:“王盡美出席‘一大’才二十出頭,就已經為革命事業奔走,而他逝世時,年僅27歲!這激勵了我重新檢視他們,意識到女演員的職責。”

同時,劇組還1:1擴建了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博文女校、新青年報社等北京里弄老建築物,在北京長大的聯合編劇鄭大聖眼裡,這種對史實細節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黃建新編劇在片場反覆重申,‘大事不虛,樂章不拘’,而且為的是儘量去重現和還原發展史‘現場’,我們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復刻搭建了包含各式各樣發展史現址的里弄建築物群落,甚至連石頭都是純手工鋪就,呈現出自然錯落的起伏。”不論是擴建發展史現址,還是抓好發展史細節,都突顯出《1921》做為一部發展史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在充實電影“寬度”上的匠心。

發佈會上,電影主創人員們從“環境溫度”、“廣度”、“寬度”四個層面,暢聊《1921》在主旋律電影創作上的新嘗試。本次影片集中展現出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前後數年的發展史細節,聚焦先輩少年時代,三維、豐滿、細膩地刻畫人物,還技術創新地結合諜戰元素及國際視角,令文學青年人有機會“身臨其境”感受百年前同齡人是怎樣在危機四伏的情勢下,創建中共的。

左起:周也、鍾楚曦、萱萱、韓昊霖、郭子凡、張婧儀。

和黃軒一樣也曾出演《建党伟业》的祖峰則表示:“我和黃軒二十年前演過《建党伟业》,現在又在演《1921》,二十年後或許還有他們演同題材的影片,這是影片人一代代的傳承。”張超、張雲龍則介紹了劇組融洽的氣氛,分享了13位年輕人在劇組共唱《国际歌》、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拍外景相互加油打氣等故事情節。戲裡戲外女演員們都展示出了強烈的凝聚力。

“這一次我們把重心聚焦在人物,從1921年先輩們的性格、飲食習慣、表達方式,一點點展開,比如說一開始鄧小平在洗衣房‘工讀互助’的形像,自己和我們年輕時一樣,在建黨過程中不斷努力奮鬥。”曾打造出過“大業四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數部主旋律力作的黃建新編劇,此次選擇從“有煙花氣”地描摹先輩少年時代的技術創新視角,來講訴建黨故事情節。

左起:張雲龍、張家禕、祖峰、黃軒、王仁君、袁文康、張超。

“同齡人”勉力詮釋先輩

文章標簽   建軍大業 共產黨 國際歌 霧中風景 1921 建黨偉業 建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