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電影.三】日本實戰經驗 澳門借鑑 中央政府需有大格局大視野

 

日本的體育產業經濟政策形成於八十年代,並在本世紀初趨向成熟。日本影片在國際間慢慢贏得普遍認可,圖為2017年公映的日本影片《與神同行》,在全球叫好叫座。(《與神同行》片花)

2007年後,影片經濟發展公募基金先後贏得15.2億元捐助,主要用作影片製作融資和其它影片有關事項融資,包含在內地和海外推展香港影片、專業人才培養、提高觀眾們興趣等。在捐助影片製作方面,主要包含2007年面世為中廉價影片製作提供更多部分融資的「電影製作融資計劃」、2015年面世捐助較大型影片製作教育經費的「電影製作資助計劃」,以及2013年面世藉由影片創作及製作計劃賽事甄選專業人才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依照影片經濟發展局提供更多的資料,截至去年3月,「電影製作融資計劃」和「電影製作資助計劃」自2007年以來,分別撥款約2億元(2020年面世放寬版,共撥款1,575多萬元)和2,466多萬元,合共獲融資的影片有54出,而用作其它影片有關的計劃撥款甚至少於捐助影片製作,達至5.2億元。

除此之外,日本更是傾全省之力經濟發展影片產業發展。中央政府對於影片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有直接和間接之分。前者包含中央政府撥款和藉助影片公募基金導入社會資金,後者則是實行減免稅賦等政策性社會福利。近幾年,日本通過小型體育產業發展公募基金項目,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各個子行業公募基金進行統籌運作。日本中央政府通過國家財政預算撥款、投資組合等方式為體育產業發展總體佈局注入資金,促進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包含以表演、現代文學、表演藝術設計、話劇、音樂創作、傳統表演藝術等為捐助對象的文藝振興公募基金,支援人文貨品研發、製作等的體育產業發展振興公募基金,以及影片振興公募基金。此外,中央政府主導成立影片專項金庫和公募基金,資金來源除中央政府注資外,還有民間資本的介入,並主導影片振興金庫、影片經濟發展公募基金、負面影響專門投資組合這五大影片產業發展融資模式,為影片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大量資金支持。

民間資本與中央政府資金相結合是日本影片產業發展迅猛發展的一大民族特色。日本影片產業發展投資主體分成五大類:中央政府為代表的公共資金、大民營企業為代表的財閥資本、風投子公司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及以互聯網融資為代表的社會資金。財閥資本步入影片市場固然因倚重其市場前景與投資收益,但中央政府經濟政策引導也是關鍵的推動力。九十年代末至次貸危機前,日本影片產業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是HTC、大宇為代表的大財團。財閥參予到影片的製作、流通等環節,並創建投資、製作、放映的垂直化運作體系;大財團著重市場經濟效益,打破日本影片業舊有的論資排輩傳統,使得有天賦的新晉編劇獲得器重,漸漸創建起以編劇為中心的製片人管理體制,影片創作越發具生機和創意設計。

此為「香港電影」系列報道三之一

單靠影片從業員苦苦支撐澳門影片業經濟發展,無異於蚍蜉撼樹。影片產業發展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日本影片產業發展近幾年突飛猛進就是最好的說明。日本的體育產業發展經濟政策形成於八十年代,並在本世紀末初趨向成熟。具體到影片產業發展,二十一世紀末初簽定的數項經濟政策,為影片業經濟發展找對了方向,打下穩健的基礎。

銀幕配額保護本土影片 體育產業全民佈局經濟發展

中央政府的扶持吸引了風投資本,使其成為次貸危機後的主要投資力量。多出大獲成功的熱門影片激發了投資人的信心,大量注資使製作子公司開始不計效率地創作,可惜電影票房卻未盡人意。2002年,信用風險投資商經濟損失高達4,000億美元,隨著高效率製作的影片難以歸還效率,信用風險資本相繼撤資。之後,樂天、好麗友、CJ等新一波民營企業資本步入影片市場。除此之外,互聯網融資模式漸漸成熟,以高投資回報吸引網友投資影片。早於2001年,韓國中央政府設立專門機構監管互聯網融資,並要求募資子公司發佈影片劇本和發售營運計劃,確保參予投資網友的知情權,確保資金合理藉助。

反觀澳門,雖然影片工業是澳門五大創意設計產業發展之一,但中央政府對影片產業發展的支援真的談不上重視。1999年4月,影片發展公募基金獲一億元注資設立,用作捐助影片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專業課程及本地影片海外推展計劃等工程項目;同時,設立「電影貸款保證基金」,承擔額為3,000多萬元,以循環銀行貸款形式運作,為影片融資提供更多銀行貸款確保。2006年10月,時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宣佈工商及科技局(即後來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全面統籌影片有關的經濟政策、總體規劃和公益活動。次年4月,「香港電影發展局」替代「電影發展委員會」,負責管理工作就影片工業經濟政策向商經局提供更多意見,同時管理工作及審核公募基金的撥款提出申請。

日本影片《上流寄生族》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最佳導演獎、最佳國際導演獎、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原創影片劇本獎,是史上第一部贏得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影片劇本獎的亞洲地區影片及非英文影片。

歸根究柢,其原因在於港府對於影片的認識仍停留在其「商品屬性」,指出這是一件投資有信用風險、可能將無投資回報的「商品」。這一認識,從由商經局負責管理影片產業發展這安排可見一斑。沒有對影片的人文價值的重視,沒有對人文產業發展的總體佈局,等同於縱容香港影片自生自滅。「政府沒有發展電影產業的藍圖,想賺錢就只能北上拍合拍片,拍合拍片又不得不陷入自我審查,迎合內地市場。」田啟文嘆了口氣,「像是一個走不出去的循環。」

隨著次貸危機爆發,財閥資本自身難保,對影片此種高風險行業的投資不斷收緊,甚至選擇退出影片行業。日本中央政府因此調整影片經濟政策:引導企業融資參予影片投資;實行網絡融資經濟政策,通過互聯網融資為影片製作提供更多資金;通商事業部將影片及有關產業發展歸類為風險投資產業發展,並可享受稅賦減免的優惠待遇;中央政府出資成立企業融資廳,對虧損的影片投資承諾補償。

港府對於影片的認識仍停留在其「商品屬性」,指出這是一件投資有信用風險、可能將無投資回報的「商品」。(資料照片/鄧倩螢攝)

1999年經修改後面世《電影振興法》,主要包含五項體制改革舉措:一、認同影片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改革運作,設立日本影片振興理事會;二、影片分級制替代審核管理制度;三、嚴苛的熒幕配額制,要求每間電影院每年有146天公映國產影片,並明確規定廣播電臺播出影片的時長;四、容許和引導風險投資步入影片產業發展。其中,影片配額制起到很積極主動的促進作用。

承接上文:

八十年代的日本本土影片與香港影片一樣,同樣面臨好萊塢影片的強烈衝擊,本土影片市場佔有率直線大幅下滑,並在1993年跌至谷底。隨即,中央政府為保護本土影片,開始嚴格執行影片配額制。其非常大保護促進作用使得競爭優勢較差的本土影片有了生存與成長的空間,能夠積累實戰經驗,逐漸具有和好萊塢影片匹敵的能力。

仁川國際影展以「立足本土,關注亞洲」作定位,現階段已成為亞洲地區乃至國際最具聲望的影展之一。(資料照片)

「隔靴搔癢。」田啟文這種評價中央政府對影片工業的扶植經濟政策,「按照一開始的要求,發展局只能在四個範疇做事:培育、推廣、協助、吸引觀眾入場。這限制了發展局主動帶頭引領電影產業發展。」他分析道,不論是「電影製作融資計劃」還是「電影製作資助計劃」,融資數額僅佔影片財政預算製作費用的20%至40%,「因為政府不能變成投資商,不能與民爭利」;同時又對廉價的影片提出申請工程項目提出「具備商業價值」的要求,可以說是自相矛盾。在其它方面,香港影片產業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比如影片院數目正逐漸增加,3月底UA院線結業後,本港僅剩五十多間電影院,較1993年119間整整少了三分之一。又如影片專業人才流失,由於行業福利待遇較高,有能力的影片工作者多南下謀出路,導致本土影片專業人才青黃不接。業內面對種種難題,都未見中央政府關注,著力化解。

可見,伴隨相同時期的相同資金特徵,日本中央政府能夠及時應變,快速作出反應並調整經濟政策,讓影片投資市場維持活耀,為影片創作提供更多源源不斷的動能。除此之外,日本中央政府將影片基礎教育從中學滲透至學院,以影片專業人才為培育對象,擴展到全體國民,颳起「全民學電影」之風。這表明中央政府重視影片所具有的人文啟蒙和傳承促進作用,在栽培專業影片人才的同時,也培育專業影片觀眾們。另一方面,日本中央政府在1996年成立仁川國際影片節,目地在於挖掘和向全球介紹韓國乃至亞洲地區的新銳編劇及經典作品,推動亞洲地區影片產業經濟發展。仁川國際影片節以「立足本土,關注亞洲」作定位,現階段已成為亞洲地區乃至國際最具聲望的影片節之一。

隨著國產片自身整體實力提高,敦促中止配額制的呼聲越發高,同時迫於英國方面的壓力,日本中央政府於2006年將熒幕配額制從146天調高至73天。從此本土影片市場佔比立刻上升,但,中央政府立刻採取行動加強本土影片產業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翌年面世《電影產業中發展計劃》,把影片經濟政策的重點由「保護」改成「支援」,之後韓國影片步入嶄新的經濟發展軌道。可見,熒幕配額製為韓國影片的經濟發展爭取了時間與空間,是韓國影片得以崛起的關鍵不利因素之一。

文章標簽   施政報告 電影產業中發展計劃 上流寄生族 電影振興法 與神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