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一場殘暴而又雜亂的紀念

 

0.3分。拋開影片正片前那幾十秒和正片後那幾十秒的文字,整部片子就是一部國際標準的內戰影片。便是即使這幾段把導演的手臂困住,一場保衛戰,牽涉進攻方的國軍,守方的中國國民黨軍謝晉元團,觀察方的愛爾蘭,路人的普羅大眾。對反擊方國軍,本可以往攻防遭遇戰版的方向寫電影劇本,但按國產影片慣例,無法對國軍著墨太多,這就少了爭鋒相對,絞盡腦汁紛爭對決的戲;對守方,由於牽涉配角太多,後面接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以歐豪出演的端午節視角看那場保衛戰,在歐豪不幸下線後,剩下的一半以杜淳出演的謝晉元收尾,中間穿插了除此之外兩個兵的故事情節,整體而言沒有連續性,個人以為還比不上全劇以小湖南的角度,還能講訴遭遇戰之後的故事情節,有經濟發展空間;對觀察方,無論愛爾蘭還是比利時,影片裡這種拍還比不上不拍,開始的動機不純,後來的忽然良心發現式的幫助,沒頭沒尾;對圍觀的北京市民,著墨許多,有表現好的,也有表現得不知所謂的,有經濟發展空間,但電影劇本收放權衡沒有搞好,很惋惜。

0.5分。該片的攝影指導是曹鬱,《妖猫传》的攝影師,鏡頭的層次感有了保障,再加上專業的特技團隊,最後的簡單效果就是,戰爭場面的真實感獲得了最大限度的彰顯,遭遇戰過程中血肉橫飛的特技直擊聽覺,關鍵的兩場淚點動靜相宜不斷刺激著觀眾們,能說,鏡頭順利完成了編劇安排的任務。那為什么這一項還是沒有得及格分呢,鏡頭的真實感是為故事情節服務的,而並非為的是炫技的。血肉橫飛的現場對沒有出席過遭遇戰的人而言,必須有個從絕望到擊敗絕望的過程,整部影片裡頭設置了類似於這種的兩個配角,比如說端午節,比如說小湖南,比如說四個年長小學生中活下來的那個,比如說西北兵,自己最終從逃兵變為了堅強反抗的英雄,但是自己擊敗絕望的這個轉變直接被過分了,換句話說被刪改了,缺乏了過程也就缺乏了真實感。

一、編劇

1937年淞滬戰役中後期,北伐軍第88師524團留守北京四行庫房,在團附謝晉元(杜淳飾)的率領下,老葫蘆(黃志忠飾),小湖南(張俊一飾),端午節(歐豪飾),雷雄(張承飾),羊拐(王千源飾),老鐵(姜武飾),老算盤(張譯飾),朱勝忠(魏晨飾),煙臺兵(李晨飾),許昌鏟(餘皚磊飾),上官志標(俞灝明飾),陳樹生(鄭愷飾)等人,與公共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催生了少見的被圍觀的內戰;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三千人,史稱“八佰壯士”。

十、鏡頭

四、小角色

六、音樂創作

0.5分。國產的內戰題材影片,自《集结号》之後,無論多大牌的編劇,不論以前拍其它題材有多么的成功,對於內戰題材影片的攝製,似的總是不得其法,似的總是陷於了一個誤區,指出內戰影片就是越殘暴越寫實越漂亮,只不過並非的。前段時間,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大决战》四部曲,對於全系列算下來有六個多半小時的一部影片,是國產內戰影片的顛峰之作,是迄今為止難以超越的存有。許多人會指出整部系列太過分矮小全,但是當我重新再看一遍之後,發現整部片子有我們文學大編劇們想要的大場面,更難得的是,整部系列影片的思想境界和感情流露,自然而真誠,而此種思想境界和感情流露,是現階段所有內戰電題材影片極其缺少的。之後有機會,要專門寫一則關於《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系列的影評人,給大家介紹介紹國家足球隊拍出來的內戰影片到底好在哪裡。

九、價值觀

五、類別

二、電影劇本

三、主人公

總得分:4.3分。

八、藝術風格

七、宣發

文章標簽   大進軍 八佰 集結號 大決戰 妖貓傳 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