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世間再無這撕心裂肺的哭聲

 

孫海洋一間十幾年來上山下海的尋尋覓覓更讓人為之動容,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重要,所以還是公安部門多年來不捨棄不放棄的持續偵辦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方式的不斷進步。孫海洋、郭剛堂的經歷,讓現代人越發深信世間值得,正如老話所言的,公義有可能遲到,但不能缺席——在職責與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我們堅信它將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移花接木一下,用它來形容孫海洋找出愛子之後的心境,倒也不無直白。在12月6日的認親現場直播中,孫海洋撕心裂肺的哭聲令很多路人吞聲掩泣,人類文明的悲歡大體上是相連的,這是樸實的共情。

即使,無論怎樣對孩子不錯,買小孩的“養父母”都是出於極端貪婪的動機。

十多年煙霧暗雨,雖然正直的現代人流下了共情的眼淚,但只有被告、惟有被告就能真正咀嚼出骨肉離散的劇痛滋味。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盤整風雷激,那個中年男人用一場酣暢淋漓的號啕大哭釋放了幾千個日夜累積下來的悲傷、掙扎和能想像的怨恨。

孫海洋遺失愛子的交通事故在團圓之後已經成為影片《亲爱的》所講訴的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在熒幕以外的結局令人欣慰。同樣是尋親題材的影片《失孤》,其生活原型郭剛堂此前也找出了離散十多年的小孩。從那個象徵意義上說,文藝的機能,除了審美觀、基礎教育、娛樂以外,還有著救火拯溺的現實生活功用。影片人的聚焦,讓拐賣兒童的問題引發更多社會關注,為社會治理作出了切實重大貢獻,值得致敬。

人販子千夫所指,這毋庸贅言。但是對於都對孩子不錯的“養父母”,郭剛堂和孫海洋立場不一。郭剛堂表示,會像舅舅一樣走動。孫海洋則表示“沒什么想說的,也不敢見自己,交予法律條文去化解”。這固然說不上誰比誰正直、誰比誰豁達,但我個人更欣賞孫海洋的姿態。

□林如敏

文章標簽   親愛的 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