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二十年

 

二十年的國師之路,張藝謀的表演藝術抗爭,都是在找尋他們並且堅持本心。

說白了,觀眾們對於成龍和張藝謀的電影質量要求,本身就是不一樣的三套考評體系。

學而優則仕,演而優則導。

大片製作逐金撈錢的馬路上,張藝謀與“國師之名”,漸行漸遠。

1987年,張藝謀編劇首部影片《红高粱》,本片於1988年贏得了第38屆維也納國際影展影片獎金熊獎,這是中國在世界三大國際影展首度贏得最低大獎。

14年之後的冬奧會閉幕式,張藝謀再次封神,惟一的爭論點,就是點火的場面不夠宏偉。

所謂大片,就是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

1984年,張藝謀出道,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出任攝影師,這是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備里程碑式象徵意義的影片。

回頭仔細看一看,國師二十年,便是國運二十年的縮影。

上海奧運會閉幕式的儀式,喚起了沉睡的中國人,國師之名的無上榮光,敲醒了“大片二十世紀”裡的張藝謀。

可能將有人不曉得,可能將有人不堅信,老謀子去年已經72歲了。

直至1994年,張藝謀主演《活着》,這也成為了張藝謀本人之後近二十年都難以再次超越的封神之作,豆瓣打分高達9.4分。

後來的大片《无极》,陳導放言三年之內沒一個人看得懂,電影撲街,去除張小姐外牆上脫的那一件鞋子,和互聯網短視頻《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沒人記得,北伯爵無歡究竟藏了一根金手指。

單就電影劇本尺度來說,放到今天也得至少修正刪改5個版本,就可以過審。

1986年,攝影師張藝謀變為了女演員張藝謀,執導了吳天明編劇的影片《老井》,贏得了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女演員獎和第2屆東京國際影展最佳男女演員獎,成為中國首位A級國際影展影后。

人心浮躁的這時候,須要有人帶頭踩一腳煞車,提醒我們靜下心來,清醒地檢視那個時代。

突破傳統桎梏,解放人性和本性,“被禁錮的激情”也是人的正常情感,這是張藝謀曾經想要表達的影片名詞。

中國這數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只不過都是濃縮在千禧年之後的這三十年裡的。

花錢買流量,燒錢拼知名度,從來就並非長久之計。

《英雄》一出,當時罵聲一片,二十年之後,我們才發現這是一部佳作,本片全球電影票房總計1.77萬美元,影片被英國《时代周刊》評選為2004本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名,提名奧斯卡獎和英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贏得數個海內外電影大獎。

影片行業裡掙扎了20年後,張藝謀開悟了。

就像今天的內戰片一樣,《战狼》火了,各大影視製作子公司全都盯上了內戰題材。

假如沒有《长津湖之水门桥》,張藝謀的《狙击手》,排片和電影票房,至少必須能夠再翻三倍。

直至千禧年,李安迎來高光時刻。

坊間戲言,張藝謀這是在商業大片的馬路上越走越遠,藝術創作的馬路上越走越窄。

《卧虎藏龙》之後,武俠小說、真愛、復仇、詩意那些東西,就成了第四代編劇爭相追逐的東西。

2008年,張藝謀出任第29屆冬季殘奧會開幕式、閉幕式總導演。

錢燒得多了,場景上去了,明星效應上去了,在這個還沒有流量一說的二十世紀裡,口碑和電影票房,不見得就能跟上去。

翌年,陳凱歌主演《黄土地》,張藝謀出任獨立攝影師,一年後,張藝謀再次和陳凱歌戰略合作《大阅兵》,但這已經是張藝謀最後一次出任攝影師。

大片時代開啟之後,中國編劇或許都集體魔怔了。

老謀子隨即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口碑都陸續撲街,但是電影票房數據都異常搶眼。

1990年的《菊豆》、1991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張藝謀佳作頻現,得獎無數。

《黄金甲》裡,堆滿一個城的菊花,花費千萬;《无极》裡,陳導給老公做的這個髮型,斥資800萬。

97年之後,港片衰敗,殭屍片和喜劇電影,驚悚片和動作片,港片都在走下坡路,以致於後來的《无间道》都成了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

2002年,張藝謀主演了《英雄》,從此,中國電影開啟“大片時代”。

馮小剛的《夜宴》,號稱是中國版的莎士比亞,宮廷內訌裡的慢動作戲份,看得人昏昏欲睡,除了葛大姐那一句“嫂嫂能無法把手放開”,這片基本沒看點可言,大片再次撲街。

《长城》固然是部爛片,但是少有人曉得,為的是那一段“大鼓場面”的保留,張藝謀花費了多少心血。

浮躁的流量時代,誇大的“大製作”大背景,老謀子找回了當初雕琢電影劇本時的初心:“見人心”。

惟有餘華的《活着》,到張藝謀的影片《活着》,再到電視劇《福贵》,全部都是封神經典作品。

直至2008年,揹負十多年罵名的張藝謀,總算踏上了人生顛峰,“大場面,還得是老謀子來。”

與此同時,《卧虎藏龙》斬獲數項大獎,其中榮膺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史上首部榮膺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中國電影往前走了一大步,我才走了一小步。——張藝謀】

強國寓意,不爭名利,小而精悍,張弛有度。

上海奧運會的閉幕式,也被稱作史上最精采的閉幕式,張藝謀“國師”之名,由此而來。

特別是08年之後,從汶川地震到北京奧運,從寒冬暴雪到深圳地鐵站交通堵塞8天,09年開始,中國開啟“基建狂魔”模式。

“希望我們都好。”

發展史的巨輪碾軋而過,黃金二十世紀的奪目餘暉風光不在。

一線攝影師成了影后,張藝謀轉居幕後開始出任編劇。

李安拿獎了,張藝謀掙錢了,陳凱歌和馮小剛也都坐不住了。

“撒潑尿的米酒成了佳釀,染了血的星星吞掉日光。自此這兒再也沒了蕎麥,只留下四十里紅的神話。”

李安名揚天下“截胡”了,老謀子的心態也跟著轉變了。

68歲的甄子丹已經無法親自出場高危自殺了,72歲的張藝謀,再一次站在了華裔之巔。

在觀眾們心底,在粉絲心底,在聽眾心底,1994年的中國影片乃至世界影片,都被稱作“內容創作的黃金二十世紀”。

大、快、好的背後,是浮躁的創作心態,恰似後來的網絡流量至上。

《卧虎藏龙》的電影票房榜突破1萬美元准入門檻,成為英國電影史上首部少於1萬美元電影票房的外語片,而《卧虎藏龙》的最終電影票房戰績為2.05萬美元。

大悲大喜,大徹大悟,痛定思痛。

老謀子他們也總算想起,他是幹攝影出身,光影、構圖、渲染、畫圖、拍攝地、人物、細節、捕捉,那些細微之處的舉手投足,才更容易打動人心。

文章標簽   十面埋伏 秋菊打官司 紅高粱 大閱兵 夜宴 無極 長津湖之水門橋 長城 黃土地 狙擊手 一個和八個 英雄 臥虎藏龍 無間道 福貴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戰狼 老井 菊豆 大紅燈籠高高掛 黃金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 活著 時代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