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嗜好關鍵,三觀更關鍵 | 文藝評論家

 

文/周琴

《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人公即使共同的興趣嗜好和腦電路在一起:愛用影片票做書籤、愛穿一樣國際品牌的帆布鞋、愛看一樣的書和展出……完全相同的嗜好讓三個人很快有了共同話題,並陷於一場crush。但這種的共同嗜好並不等同於共同的三觀。一個是從新潟走進大阪,渴望著能與愛的人永遠在一起的男孩。一個是在大阪土生土長,對真愛抱有樂觀立場,普遍認可“開始是完結的開始”的女孩,其本質上是三種完全不同的人。當兩人從小學生時代步入社會,碰到“職責”、“柴米油鹽”等現實生活問題,進而選擇了不同的路。嗜好文藝的另一半開始翻起了成功學,兩人一同分享看完的影片聽過的歌的時光被一人996一人落寞而取代,這段真空中的真愛被扎破,最終走向乾枯。

2月22日,由土井裕泰導演,坂元裕二編劇,菅田將暉、有村架純執導的真愛電影《花束般的恋爱》公映。劇中,菅田將暉、有村架純執導的“百分百合拍”的情人,在經歷三年愛情後,也面臨每對戀人都曾經歷過的離婚考驗。有如電影名字一樣,兩人花束般的愛情曾經燦爛,賞味期卻非常有限,最終影片呈現出的細碎真實,讓人唏噓。從該劇中不難看出,共同的嗜好對於一段情感的開始很關鍵,但沒有完全相同的三觀,更何況無法走得長久。

“絕大多數人都是這么過的,為什么我們不能?”在曾經表白的地方,兩人醞釀著告別時,女主角卻又講出了這種的話。是啊,絕大多數人或許都是這種的,為什么我們不能?而之後,自己親眼目睹鄰座兩對真愛才剛萌芽的男女,好似黏貼複製三年前的自己,總算知道這段情感必須徹底說我愛你。自己看似相近的心靈,絕非有多么獨有。書多媒體上完全相同的品位有時候會讓流於表面的文藝青年所誤會,而缺乏深層次價值觀溝通交流有如牆體不穩的大廈,終將分崩離析。

花束般的真愛,花期非常有限。但還好,一同走過的歲月,還有物證存留。電影結尾,三個曾經重歸於好的情人再次碰面,自己的言談舉止和思維形式和過往還是那般相近,只是身旁各自有了新的伴侶。返回家的男主發現,在Google世界地圖捕捉到的街景裡,記錄下了過往的一個瞬間:他和女主迎風走在堤壩上,手捧花束,享受自己花束般的愛情。

本片由坂元裕二出任導演,而他過往的經典作品,如《东京爱情故事》《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等,多是口碑之作。他善用細碎的細節,呈現出真實的人物關係和狀態,打中觀眾們最隱祕的內心深處。如《四重奏》中在炸雞上撒檸檬汁這一個小細節,卻讓三位主人公因而有了一長段探討,又因而反映出五個人各自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而此種對細節的把控,在《花束般的恋爱》中獲得了較好的延續。

文章標簽   花束般的戀愛 四重奏 東京愛情故事 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名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