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德倫的神祕幻象

 

瑪雅很討厭大海,紅色是她最討厭的色調,大海成為她影片裡經常出現的元素。她指出他們是一個海洋微生物,影片編劇Graeme Ferguson說瑪雅的臥室是一個水下世界,充滿著了可愛的海洋珊瑚、貝殼等,屋頂是兩幅非常大的水下微生物的畫,住在裡頭就像被海洋微生物圍困著。

1946年,在為數眾多影壇摯友的推薦下,瑪雅提出申請到古根海姆的表演藝術公募基金,1947年她領到戛納影展16公釐先鋒影片二等獎。

《在陆地上》◎ 1944

除了著名的《午后的迷惘》外,15兩分鐘的《在陆地上》令我特別震撼。電影從茫茫的大海開始,由瑪雅飾演的女人從海灘上醒過來,順著樹葉,她爬上一截枯萎的石頭,下一個攝影機卻發現她爬上的是兩張黑色的餐桌,餐桌兩側坐著精心裝扮的男人和女人,自己正在談話,沒人注意到她,女人爬上餐桌匍匐前進,長桌盡頭有一個男人在下棋。與此同時,攝影機不斷閃現她在叢林中爬行的鏡頭。之後,長桌上的一粒棋子掉到地上,鏡頭又返回湖邊,女人在珊瑚礁間找尋棋子。

瑪雅一開始是著名詩人,但她指出他們是個“poor poet”,即使她作詩用的是影像詞彙,而並非“verbal(文字)”詞彙,假如不做影片,她覺得他們很可能將成為一個表演演員或是歌者。當發現影片媒介後,她意識到這是他們一直想要找尋的。“當攝像機在我手裡時,我感覺像回來了。”她回憶說,“影片能進行一個更大的表演,在影片裡,我可以讓整個世界都唱歌。”

瑪雅絕非她原本的名字,雙親給她起名Eleanora,但她不討厭。1940二十世紀初她追隨非裔鋼琴家瑪格麗特·鄧翰走進洛杉磯,碰到了斯洛伐克先鋒電影人及政治放逐者Alexander Sasha Hammid,兩人相識併成婚。1943年秋天,兩人搬至芝加哥。

《午后的迷惘》◎ 1943

被譽為先鋒影片之母的瑪雅·德倫聞名於世於上世紀40二十世紀英國實驗影片界,她是發展史上第二個贏得古根海姆獎的影片編劇。只活了44年的瑪雅有如惡魔,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始終沉醉在實驗影片的探索中。和許多實驗影片一樣,她的影片全是短片,捨棄了傳統敘事,神祕主義和魔幻是最重要的個性,她藉助圖像蒙太奇給影片帶來新的時空關係。

瑪雅的喪生很忽然,也很神祕。1961年10月,影片編劇Graeme Ferguson忽然收到Teiji電話號碼說瑪雅活不過明晚,他完全不曉得怎么回事。瑪雅在13日下午三點逝世,死時仍處在昏迷不醒中。瑪雅被診斷為心血管疾病喪生,Ferguson揣測她是死於飢餓,Teiji覺得她是因為惱怒或過分偏激而喪生,也有人說她中了巫毒,但朋友們並不這么指出。

瑪雅1917年沙俄大革命時生於白俄羅斯明斯克,雙親都是受過基礎教育的猶太人,母親為醫師醫生,家境貧寒富足,1922年舉家遷徒至英國,定居在芝加哥。瑪雅在芝加哥雪城長大,1930二十世紀中後期投身於社會運動,先後領到芝加哥大學和布朗學院的英語學士學位。

瑪雅死後,留下兩部未完成的影片經典作品,知名獨立影片編劇Jonas mekas把瑪雅的影片帶回了當代人的視野中,Jonas mekas捧著瑪雅裝影片膠片的小盒子,露出跟世人分享瑪雅祕密的興奮。對於未完成的影片,現代人的解讀也更開放和自由,在《女巫的翻绳游戏》裡,杜尚與瑪雅在兩根繩索上碰撞。

瑪雅在影片裡唱歌,完全徹底擺脫了引力的限制,她時而從鏡頭上方升起,時而在空中轉動,柔和自由。在影片《为摄影机编舞之研讨》裡,她讓攝像機做為舞蹈演員的舞伴,跟舞蹈演員一同在樹林裡起舞,在這兒,她不但要考慮舞蹈演員轉動的速率、攝像機的速率,也要考慮空間的節拍。

1947年,瑪雅和Sasha再婚。之後,她和小他們18歲的韓國作曲家Teiji相識並分居。四十多歲的瑪雅在攝製影片上沒有贏得捐助,經濟發展很困難,兩人都窮到吃不起飯,即便如此,她還會把食材留給心愛的貓吃。歲數漸大後,瑪雅開始向好友透漏出想要返回沙俄的想法,想返回這個她成長到四歲的地方。

《摄影机舞蹈习作》◎ 1945

除了此種剪接形式,瑪雅也討厭重複和慢攝影機處理,有的場景或攝影機會重複發生三四次甚至七八次,重複和人物的慢動作都給電影製造了神祕色彩。但是瑪雅的電影一般來說也是無聲的,沒有音樂創作,也無對話,但極為重視節拍,以至常有催人入睡的效果。

沿著時間通看這四部影片,瑪雅的電影創作愈來愈抽象化,甚至到最後,影片裡的象徵、人物和描述都沒了。在她未完成的最後一部影片《夜之眼》中,舞蹈演員的皮膚有如古羅馬浮雕般閃閃發光,但皮膚的美感和形像都消亡了,只剩下有如幻影一樣的心靈在天空中唱歌。這是瑪雅留給世人最後的圖像,也是她對世界的認識。

瑪雅的晚期電影經常由他們出鏡、剪接,妻子Sasha攝製,每一人在影片裡都不止飾演一個配角。瑪雅有一隻自然的捲髮,花通常幼兒的臉,一點憂傷,一點神祕。記錄片《在玛雅·德伦的魔镜中》裡,年邁的Sasha看著相片裡的瑪雅說他們著迷於她的臉,“kind of exotic。”

這是第二次出現在北京博物館裡的影片放映。黑白熒幕上的男人尾隨著一個黑衣人走進一家屋子裡,在陽光燦爛的尾盤,她睡著了,夢裡看見他們的身影在街道上找尋,緊接著又看見躺在桌子上的他們,她的皮膚隨意飄浮在空中,如魂魄般觀察著周圍。

電影節B場首先放映了整部時長50兩分鐘的記錄片《神圣骑士:活着的海地天神》,這是她最久的一部經典作品,影片集中且重複展現出了尼加拉瓜表演和伏都教,現代人在鼓點裡唱歌,直至被神附體,自己堅信自然的力量凌駕於人之上,希望通過神選出人來幫助群體做重大決定。瑪雅著迷於尼加拉瓜的宗教信仰和表演。為此,她還專門寫了一兩本書叫《神圣的骑马人》。

這是英國女導演瑪雅·德倫的短片《午后的迷惘》,前不久,北京東岸博物館巡迴放映了她的電影。《午后的迷惘》是瑪雅的首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經典作品,在不到14兩分鐘的時間裡,她製造幻象,同時也把他們放在幻象之中,我被她拉進了一場科幻旅途,不斷思索著這是誰,她在幹什么,出現了什么。

《夜之眼》◎ 1958

尼加拉瓜曾以巫毒島而知名,瑪雅用古根海姆的公募基金去了尼加拉瓜。1947至1955年前夕,她去尼加拉瓜三次,共待了21個月,和當地人打成一片,並攝製了大量的尼加拉瓜伏都教人文。

返回芝加哥後,瑪雅把他們的經典作品稱作“典禮主義者”電影。沿著尼加拉瓜的實戰經驗,她繼續在電影裡探索典禮,攝製了一名練習中國武術的人,和晚期較之,她中後期的影片已經簡化到連感情描述都沒有了,鏡頭中只有女人在打拳,從室內打到室外。瑪雅還曾拍過一部關於小孩的電影,她把小孩的該遊戲行為也看做一種典禮,但那部片子後來被她放棄,此次電影節並沒有放映。

神聖騎士:活著的尼加拉瓜天神 (1985)

一個圖像總是會變為另一個圖像,瑪雅指出這是她影片裡的關鍵部份,也是她想傳達的女人的時間感。瑪雅談及他們拍的是關於女人的影片,是女人的時間個性,“男人是當下的微生物,而女人有等待的力量,即使她們要等待,她們要等待9個月小孩出生,時間在成為的象徵意義上創建在她的皮膚上,她看待一切都是在看待成為的過程,她會去看一個小孩將來會成為什么。在任何時間方式下,這是很關鍵的。”

神祕主義、典禮、皮膚、表演、幻象等貫穿這四部短片,無論是虛構片還是紀實片。其中所含幻象意味的鏡子是瑪雅的電影裡常有的詩意,它有時候是一種態射,有時候是兩張臉,有時候被擊碎。

瑪雅通過皮膚動作延展到別的空間來進行剪接,此種剪接形式讓我想到戲劇編劇基頓。基頓通過此種方式製造出戲劇效果,而瑪雅卻是締造幻象,時空關係的不斷生成帶來描述的變化,讓人不斷想像究竟出現了什么。

Eleanora讓妻子為他們取一個新名字。Sasha跑到分館,翻了許多希臘神話方面的書,發現了“瑪雅”那個詞,在希伯來文中意思是“水”,同時又指“釋迦牟尼之母”,在婆羅門教裡,瑪雅是女神的名字,總是帶著幻覺的面紗,不讓人看到。

博物館將瑪雅的影片分成A場和B場三天放映,A場放映瑪雅在1943至1947年間的六部短片,B場放映她在1947至1951年間的五部短片,按時間次序觀看可以充份感受到瑪雅創作路徑的變化,同時也能感受到她總體的影片藝術風格。

文章標簽   午後的迷惘 為攝影機編舞之研討 在瑪雅·德倫的魔鏡中 在陸地上 神聖騎士:活著的海地天神 女巫的翻繩遊戲 攝影機舞蹈習作 夜之眼 神聖的騎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