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黃色思想|帕米爾高原上的心靈讚歌

 

編輯:梁京京

來源:《光明日报》

影片的真實層次感也離不開電影詞彙的細節刻劃。本片對人物經歷的細節捕捉能說是恰如其分、拿捏有度。在巍峨的雪山之巔,聳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均海拔最低的國門——紅其拉甫,界碑上“中國”二字的描紅足見家國情懷在戍邊戰士內心深處的分量。儘管這兒享年積雪,險要平緩,人煙很少,他們卻堅韌如鷹,祖祖輩輩,堅守於此。影片中若干細節的勾勒都為表現拉齊尼英勇落水做前期鋪墊,從小時候陪伴奶奶、母親巡邊,到拉齊尼自己成為戍邊隊伍的主力,在條件極為惡劣的雪峰上,犛牛也是戍邊的一分子,而犛牛皮鞭在家族中則成為傳遞為國戍邊使命的一種象徵。心繫祖國的拉齊尼從父輩手裡接過的不只是兩根普通的皮鞭,而是為國巡邊戍邊的崇高使命和職責。縱觀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敘事沒有忽略那些細微之處,通過影片的鏡頭詞彙呈現出了巡邊馬路上的犛牛、犛牛皮鞭的代代接力、國界碑上描紅的“中國”二字等,那些感人至深的細節,使拉齊尼的英雄形象更為飽滿三維。

校對:秦乃幹

上週,由內蒙古賀蘭山電影製片廠打造出的電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全省上映。該影片依照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一間四代為國戍邊的先進事蹟翻拍而成,以質樸真誠的圖像重現戍邊英雄拉齊尼為救落入冰窟的幼兒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經典作品以強烈的發展史縱深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為創作主色,憑藉著電影化的詞彙刻畫帕米爾高原上這位催人淚下、真實可感的英雄形象。

總之,電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創作以“真實性”為底本,盡己所能地在電影描述中重新構建這份“真實”,同時藉此表達和傳遞根植於邊防軍民內心深處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宿命與共的思想信念。此種薰陶的愛國主義思想促成影片主題的昇華。蜿蜒坎坷的盤龍古道默默地訴說著戍邊戰士衛國守家的蕩氣迴腸,更祝願戰士們巡邊戍邊之路多坦途,少彎險。

做為一部由真人真事翻拍的電影,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既全面而深入地挖掘真實該事件本身,同時把觀眾們的接受層面考量進去。導演深入發掘原型人物的戍邊人生,攝製過程中一遍遍重走拉齊尼巡邊護邊的必經之地——從盤龍古道到吾甫浪溝,從雪嶺冰河到懸崖峭壁,在現場感悟平凡人物的偉大之處。拉齊尼英勇犧牲的事蹟為人所知,在觀影前現代人已對影片即將呈現出的內容有一個“真實性”的市場預期。而且,電影的總體呈現出遵從真實性準則,從生活真實出發,對主角拉齊尼的巡邊戍邊經歷進行了藝術化資源整合與敘寫,以此構成再闡述的思想文件系統。與此同時,主創人員對拉齊尼故事情節的呈現出沒有侷限於英勇犧牲這一事蹟本身,而是通過拉齊尼的奶奶、母親以及身旁的同袍對他的戍邊人生的講訴,來表現他對為國戍邊事業的熱誠與擔當。進一步說,影片將觀眾們的生活空間和故事情節空間勾連起來,使它們造成了積極主動的交流效應,從而造成了催人淚下的思想震撼力和感情上的深切共鳴。

編審:趙 捷 劉 芊 宿閃閃

(作者:張凡,系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牟歡,系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碩士學位本科生)

文章標簽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