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乎原著的翻拍,卻給了阿喀琉斯最好的救贖

 

但該片最引人熱議的翻拍還是在主人公阿喀琉斯上,影片將俘獲塞爾塞米斯和女祭司克律塞米斯合為一人,原著阿喀琉斯之怒並並非他愛上了俘獲,僅僅是因為阿伽門農沒有給與阿喀琉斯認同;除此之外一座“魔改”在於阿喀琉斯之死,阿喀琉斯死於木馬計之前,影片則為阿喀琉斯續命到攻進特洛伊。雖然影片和荷馬史詩相差甚遠,但對於阿喀琉斯的處理是個人比較滿意的,為那場內戰而生的殺戮電腦最終意識到心靈的難能可貴,遣散了密爾彌冬人,走上救贖的公路,獨自一人對付宿命,就算將要面臨喪生。羅曼羅蘭曾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在影片中,銀足女神之子用流星般短暫而絢爛的心靈貫徹落實了這句話。

該片的翻拍竭力去神蹟化,讓其較之神話史詩更像是發展史,阿伽門農無可避免地將臉譜化,特洛伊內戰中成績最輝煌的狄奧墨得斯未能上場,所以也和去神蹟化相關,即便狄奧墨得斯在宙斯的幫助下打傷阿弗洛狄忒和阿瑞斯,假如沒有諸神登場,他也就沒有存有的價值;墨涅拉奧斯和阿伽門農的結局也不合乎神話故事情節,墨涅拉奧斯最終帶著海倫返回迦太基,阿伽門農因將愛妻祭獻給阿爾忒彌斯一事被丈夫夥同情夫殺掉。影片以阿喀琉斯出賽為結尾,以阿喀琉斯的喪禮完結,這一點我更喜歡《伊利亚特》的敘事——以阿喀琉斯的憤慨開篇,卻以赫克托爾的喪禮完結,希臘神話與生俱來的悲劇與命運感撲面而來。

阿喀琉斯是極為複雜的人物,可能將遍尋西方古典文學也找不出第三個如阿喀琉斯這種的配角。他既是神,又是人,他既暴虐又柔情,既放蕩又禮貌,他是異性戀,是個剛強的愛哭鬼,是個廣交摯友的寂寞者,是個天嗎固執者,是個獨立自主的“媽寶”男。第一次閱讀荷馬史詩,你很難不帶著崇敬仰望那個光芒萬丈的半神;第二次閱讀荷馬史詩,你會平和地正視那個捷足的英雄;第三次閱讀荷馬史詩,你會充滿著憐憫地俯瞰那個宿命的黑奴。最後引用尼采對阿喀琉斯的評價:“這是一個人!優雅的心智的各方面性在那個人頭上顯露出了它的全數豐富性”。

文章標簽   伊利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