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另一種高傲與仇恨《赎罪》:13歲女孩妒忌犯錯,餘生都在贖罪

 

《海边的曼彻斯特》裡說:"並非所有的錯都可以被寬恕,也並非所有的痛苦都可以被撫平。總有時間也束手無策的事情,比如說愛,比如說悲傷。"

羅比回來後很內疚想寫道歉信請求寬恕,但他一時發騷,寫了一封信很露骨的告白信,回過神後又寫了一封信正式的道歉信,讓布里奧妮替他轉交予塞西莉亞。

整部電影本身內容並不出奇,但編劇一分為二,分別從姐姐的視角和真相的視角來呈現出,一經公映就引發了非常大回響,全球電影票房高達1.29萬美元,榮膺了第65屆奧斯卡獎贏得了故事情節類最佳電影與最佳原創音樂創作三項大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

羅比和妹妹陸續在內戰中犧牲,布里奧妮想填補也沒有機會,甚至一句"對不起"都沒機會對他們說。內疚的心情伴隨她一生,到了心靈的最後時光,布里奧妮仍然難以寬恕自己。只能在短篇小說裡為他們改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看見最後的我們曉得這個女人是名利場威爾遜,他自上場之後就對堂妹表現出了濃郁的興趣。

羅比做了一兩年牢遇上內戰被迫服役,妹妹深信他們的情人,自這件事之後就與父母斷絕取得聯繫,一邊做醫生一邊等著羅比從戰場歸來娶她。這也是支撐羅比在屍橫遍野的戰場活下來的動力系統,但是等到了停戰協定卻熬不過病症。

影片的鏡頭也是視覺享受,結尾的顏色非常幸福,在草地上奔跑這一段,很值得去森林公園散步擺拍的美小寶寶們借鑑呢,太仙了!

酒會剛開始我們發現雙胞胎哥哥不見了,我們分散開去找,布里奧妮聽見一聲尖叫聲,順著手電筒的光源看去是衣衫不整的表妹丹尼爾和一個提起裙子就跑的女人。

她站在窗外看見妹妹正在羅比面前脫衣服,這一幕讓她難以理解,她轉過身去,可又忍不住再回頭去看,妹妹滿身溼漉漉,衣衫不整的站在羅比面前,她想不通妹妹為什么要這種?

《赎罪》是由是編劇喬·克拉克主演的一部高分真愛驚悚影片,改編自愛爾蘭文學知名作家安德魯·邁克尤恩的同名短篇小說。曾贏得第65屆奧斯卡獎故事情節類影片獎,第61屆愛爾蘭電影奧斯卡金像獎影片獎等。

但是當布里奧妮跑遠了他才想起來他們錯拿了露骨的告白信,布里奧妮出於疑惑關上信,看見一行行露骨的詞語,她判定羅比是變態。

編劇用兩名青年人的愛怨情仇,將人性中的弱點演繹的淋漓盡致。這一長達60年的靈魂救贖,直擊觀眾們的心坎。

在羅比的回憶中,羅比是布里奧妮的單戀對象,一切都有跡可循。她的影片劇本寫好,第二個分享的人並非雙親姊妹,是羅比。她還曾經跳水就是為的是試驗羅比會不能救她。影片表現的較為內斂,同名短篇小說裡,布里奧妮曾和羅比告白。

沒有人是無慾無求的,有哀傷喜悅,有羨慕妒忌是一種本能,但人生蹉跎,學會自渡就可以走得更遠。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處山。她始終活在傷痛中,年少無知時所犯的錯誤,註定她要用一生來填補。

就像海明威說的:"強於別人並不優雅,真正的優雅必須是強於過去的他們。"越是出生底層,歷經過生活波折的人,越能曉得正直的難能可貴。由己及人的憐憫,力所能及的回饋,是生而為人最低的美德。

愛默生說:"現代人以為品行善惡的表露,是出於顯著的行動;卻不知自己在不知不覺之間已洩漏出了自己的品德。"由此看來,那些王室的品德也不怎么優雅,只是心疼了羅比即使他們不怎么優雅的品德,經歷的悽慘人生。

此事還有疑點,依照正常的邏輯,無法憑藉著13歲女孩的一席話判處死刑。但誰讓羅比是管家的女兒呢?階層差別讓自己覺得羅比是低等的,即便是考進牛津了也發生改變沒法他惡劣的其本質,而且警員也草草結了案。

而在妹妹塞西莉亞認為,這是戀人間很正常的告白,只不過她們倆彼此間感覺都不錯,正處於甜蜜的曖昧期,這封信讓妹妹知道了羅比的心意,捅破了自己之間的窗戶紙,在酒會前,不由自主的兩人在書房親吻,不巧被布里奧妮遇上了。兩人只得尷尬的返回,布里奧妮更為證實羅比是個道貌岸然的混蛋。

13歲的布里奧妮是一名天馬行空,想像力多樣,嗜好寫作卻又內心深處敏感的男孩,她才剛順利完成了首部電影劇本。那天,布里奧妮與表妹丹尼爾和雙胞胎舅舅在排演戲劇,小孩子覺得太無趣就跑出去玩了,百無趣賴的布里奧朝窗前望去,這一眼,發生改變了四個人的宿命。

只不過布里奧妮根本沒有看清楚女人,但她這時已經對羅比成見很深,就判定強姦堂妹的是羅比。再加上表妹支支吾吾的,她更確認就是羅比。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他們的理解強加於自己,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他們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指出他們是恰當的。

成長是,我們用一路努力,把內心深處的陰影孩子一步步帶回陽光下,讓歡樂和幸福愈來愈多,讓光亮和豐盈愈來愈多,多到足以穿透過往歲月的黑暗,並最終學會放過他們。

長大後的布里奧妮看見曾經捉弄表妹的紈絝子弟威爾遜與表妹成婚了,內心深處震撼,這一幕也讓她認出威爾遜才是捉弄表妹的人,她冤枉了羅比。但為時已晚,羅比已經上戰場了,她想去致歉,但她間接毀掉了妹妹和羅比一生的美好。被內疚和懊悔包裹的內心深處讓她不肯去見妹妹,只是幻想出了致歉的場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前面轉捩點開始步入戰場,儘管顏色較為灰暗,但是也很有詩意美呢。

堂妹支支吾吾只是即使威爾遜的身分讓她不肯觸怒,而且不肯講出真相,剛好布里奧妮的誤解給"自己"解圍了,但羅比的人生卻有了翻天覆地的發生改變,找回雙胞胎哥哥的他馬上被警員偷走了。

但是事實卻是塞西莉亞在河邊洗花瓶,羅比回來幫忙,卻折斷了花瓶的把手掉到了湖裡。這是自己家最貴的花瓶,妹妹只能卸去外衣跳到水,去撿墜落的花瓶把手。

從這兒能窺見,小男孩的討厭是能不計任何代價的。女孩的青春期總是伴隨著敏感,執拗和詭異。特別是瞭解到羅比和妹妹相互傾慕,在重重的誤解和妒忌的驅使下,迷失自我做了偽證,毀了妹妹和羅比的一生,年少無知所犯的錯註定要用一生來填補。

而影片中敦刻爾克大後撤的時代背景更是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襯托出在布里奧妮的謊言之下,羅比和妹妹的悽慘宿命,也襯托出了相同階層的相同宿命,造成強烈的對比。

少女時期所犯的錯誤,就算用一生時間贖罪,也無法彌補惋惜,告誡世人並非所有的錯誤都有改正的機會。

文章標簽   海邊的曼徹斯特 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