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影片配樂大師範學校吉利斯離世

 

範吉利斯1943年在馬其頓東部沿海地區村落阿格里亞(Agria)出生,藝名Evangelos Odysseas Papathanassiou,自幼就對音樂創作造成興趣,還會敲擊鍋碗瓢盆或把東西放在雙親的小提琴絃上,實驗聲音的變化。

範吉利斯起初重新加入馬其頓的搖滾樂團,但在馬其頓1967年出現軍事政變創建臨時政府後,25六歲時趕赴法國巴黎,重新加入年長音樂家投奔行列。離鄉背井的他受到當時的新興電子電吉他應用領域吸引,讓他創作的曲調更加多樣。

受任命的辯護律師事務所則表示,範吉利斯17日離世,但未透漏死因。依照數家馬其頓新聞媒體消息,範吉利斯是在比利時染疫去世。

英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推文哀悼那位新星殞落,並非常感謝他曾為NASA探索天王星等任務作詞。

範吉利斯1974年搬至美國紐約,設立尼莫錄音室(Nemo Studios),那個「聲音實驗室」在二十多年內製作了他絕大部分的國語專輯。他也是在這兒寫下「火戰車」的配樂奪下奧斯卡金像獎。整部影片描述愛爾蘭舉重球手在1924年奧運會為國爭光的事蹟。

範吉利斯曾說,那個經典作品的背後有一部分是向他的母親致敬,即使他是一位愛好慢跑的業餘跑者。但是範吉利斯不太在乎本曲所享有的非常大知名度,他當時告訴採訪者:「這不過又是一首音樂。」

雖然與同胞盧索斯(Demis Roussos)合組的樂隊「愛神之子」(Aphrodite's Child)於1970二十世紀末期在西歐「前衛搖滾」圈嶄露頭角,但爆紅伴隨的商業演出壓力讓範吉利斯深感不自在,決定各自分飛。

在橫跨50年的創作職業生涯中,他從太空探索、野生動物、未來主義建築物、舊約聖經及1968年比利時學運等多元應用領域與該事件中吸取靈感。

範吉利斯為很多影片創作配樂,包含同胞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主演的「失蹤」(Missing),「南極物語」(Antarctica)、「叛逆巡航」(The Bounty)、「1492征服天堂」(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雷利傑森(Ridley Scott)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立陶宛斯基(Roman Polanski)「鑰匙孔的愛」(Bitter Moon)與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的「亞歷山大帝」(Alexander)等。

範吉利斯2018年依照著名數學家愛因斯坦(Stephen Hawking)生前的訊息作詞追悼,西歐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並將此播送到太空。

馬其頓外交部長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在twitter上發文說,範吉利斯是「電子音樂的先驅」,「他搭著『火戰車』展開他漫長的旅程」。米佐塔基斯寫到,現如今音樂界喪失了那位國際大師。

(路透社斯巴達20日電) 馬其頓音樂家範吉利斯(Vangelis)辭世,享年79歲。他曾以1981年影片「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範吉利斯是一名多產的音樂創作家,經典作品從電視廣告音樂創作和影片配樂到精巧的管絃樂藝術風格經典作品皆有,還與Yes樂隊貝斯手瓊斯(Jon Anderson)戰略合作過一張單曲。

他從馬其頓民歌和天主教會演唱音樂創作吸取養料,但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創作體能訓練,他後來說這有利於保留他的想象力。

範吉利斯曾為NASA的2001年月球漫遊者號(Mars Odyssey)和2011年朱諾號(Juno Jupiter)任務寫過音樂創作,也曾為話劇和芭蕾舞曲創作,以及2002年亞洲盃足球比賽的官方主題歌「足球聖歌」(Anthem),經典作品跨界無遠弗屆,得獎無數。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