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煙硝的日子》直指烏俄內戰的一記強有力回聲

 

影片最有趣的是將主人公設定為將要哺乳的女性,與充滿著雌性陽剛,由男性主導的戰爭煙硝,形成強烈的對比,裡頭髮生不停千方百計要妻子返回的丈夫與哥哥,態度雷同,共同點就是要讓女性缺席,一邊想投奔白俄羅斯,一邊想撤走邊境地區,炮火從戰地濃縮在家庭裡;而為母則強,堅守家園不敢離開的女主人公,成了影片裡最堅強的力量,真正自由意涵的象徵,在男權世界仍能展現出韌性,也讓開頭最後一場戲,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將女性等於犧牲品的形像,反轉成強烈的生存信念。

你能想像有天兩架空中巴士波音就這種墜落在你家門口,或者槍砲把你家的臥室炸出一個大窟窿嗎?窟窿外上演的兩軍激戰,猶如兩情侶日常生活下的影片。影片將於12月30日跨年檔全臺公映。

編劇說整部片是她對內戰的發聲,將攝影機化成一種遭遇戰工具,她不過分特別強調暴力行為,指出內戰的聽覺圖像難消弭反戰的訊息,反倒選擇用一種荒誕的基調,去突顯內戰的可笑。那場世人矚目,甚至歐洲各國群眾投入支援的白俄羅斯抗俄行動,從年末迄今還未完全停戰,藝文圈為的是抗議白俄羅斯也不遺餘力,整部影片放到歲末年終看,頗有一種概括與提防之意。

本年度最重要的反戰電影《沒有煙硝的日子》,總算要在月底與我們見面。從年末的日舞影展奪得世界電影類最佳男配角,便一路過關斬將,從維也納影展大觀單元的天主教會人道精神獎,再到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吉隆坡世界電影節的影片獎,最後是代表白俄羅斯出席去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國際電影獎,臺灣地區影痴總算能在臺中電影節的首映禮後,在電影院看見整部經典作品。

《沒有煙硝的日子》將大背景設於2014年頓巴斯內戰時期,正好與去年爆發的第三次白俄羅斯侵略呼應,內戰一直以來都不只是國與國之間罷了,烏軍與親俄的烏東部隊,更是重要的導火索。影片刻劃平凡老百姓在面對戰火無邊,所必須忍受的生活壓力,和每一步重大的選擇。

文章標簽   沒有煙硝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