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經典《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背後故事情節超動人

 

《愛在黎明破曉時》及《愛在日落巴黎時》與現實生活中時間並行,三位女演員伊森霍克及瑪莉蝶兒實際走過八個年頭,在他們頭上能看見時間的變化,也更能引發觀眾們共鳴,將自身實戰經驗投射在影片中。伊森霍克近日在溫哥華電影節映後問答上也提及影片對照著自己的心靈實戰經驗,他指出人生最精采的事就是和除此之外一個人造成聯結,希望藉由影片捕捉的就是現代人造成聯結、相互溝通交流的珍貴時刻。

《愛在黎明破曉時》及《愛在日落巴黎時》多年來是為數眾多粉絲私藏的真愛經典,導演李察林克雷特、伊森霍克及瑪莉蝶兒從生活中取材編劇,《愛在黎明破曉時》靈感甚至源於導演李察林克雷特的親身經歷。三部影片藉由簡潔真實的敘事形式,在兩天及一個上午的時間,隨著男女主人公不斷的聊天對話,感受陌生人初愈的尷尬、互有好深感帶有感情的過程,率領觀眾們見證人與人之間造成聯結的珍貴時刻,成功引起共鳴與敬佩。

影片由導演李察林克雷特、伊森霍克及瑪莉蝶兒共同編劇,從生活中取材,一同撰寫電影劇本及對白。《愛在黎明破曉時》故事情節靈感甚至源於於導演李察林克雷特的親身經驗,導演李察林克雷特1989年趕赴波士頓探視父母時,在玩具店遇到一名男子Amy Lehrhaupt,兩人無所不聊,四處玩耍散步,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裡;不過與影片相同的是,自己交換了電話號碼,企圖保持聯繫,但長距離最終讓那段關係不了了之。

1995年《愛在黎明破曉時》敘述三個陌生青年人凱西(伊森霍克 出演)跟席琳(瑪莉蝶兒 出演)在火車上遇見後同遊柏林,途中聊天對話不斷,交換彼此間對人生及真愛的觀點,兩人分手時仍未留下聯繫電話,只相約一年後同一個地點相聚;十二年後的《愛在日落巴黎時》敘述凱西跟席琳在法國巴黎書店重聚,歲月在自己頭上留下傷痕,兩方都變得飽經世故,分享十二年間彼此間的人生經歷及體會。

編劇李察林克雷特也曾指出Amy Lehrhaupt可能會發生在《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影片試片會後,有如在《愛在日落巴黎時》中,席琳發生在凱西的新書宣傳會中一樣,但直至2010年,編劇李察林克雷特才獲知她早於《愛在黎明破曉時》殺青前,因一場三輪車交通事故意外逝世,因而從來沒機會看完這系列影片。編劇李察林克雷特對此深感十分傷心,則表示「沒人知道我們會如何在彼此的生命中引起迴響,但她啟發了這一切。」

《愛在黎明破曉時》及《愛在日落巴黎時》12月4日(週四)重回大熒幕,國賓影城今日(11月19日)起開放預售,誠品電影院將於11月25日(週二)起開放現場預售。

文章標簽   愛在日落巴黎時 愛在黎明破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