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歌:“現如今唱歌太馬虎了!無論什么配角,能叫座即使紅”

 

今日頭條:梨園週刊

更多梨園舊事get√

許多年歲較老的配角對於敷衍還肯大聲疾呼,有一天陳墨香先生說:“《十三妹》早年是踩蹺的,現在《十三妹》也隨著年頭轉,由三寸金蓮發生改變了大腳片子。除此之外,《十三妹》還沒有什么!不信你看《梅龙镇》的李鳳姐,也不必蹺工。鳳姐穿的是短衫彩褲,露出一雙大腳片子,沒有上衣遮蓋,真的難看。但是現在唱《梅龙镇》、《十三妹》的配角,哪一個還踩蹺。說不定過些年,連蹺工也都廢除了,有如‘耍牙’一樣,現在哪還有人提起?”

偶然間同戲界好友談到戲來,他們自己首先宣稱:現如今唱歌太馬虎了!無論什么角色,能叫座即使紅,小角色能“鑽鍋”,即使硬裡子。

- 發展史推薦 -

1933年戲曲與曲目的混搭(胡蝶獻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我聽見過一則洋洋大論,覺得很地對,即使現階段的戲是隨著主人公轉,主人公肯怎么樣,旁人誰肯說話。像戲樓上小過年,常常沒有注意到。

齊如山說詞曲創作:“戲園子裡的戲詞,是專講我們愛聽,無論雅不雅”

一個如此,群起效之,只好讓人一塌糊塗看下去,皮黃戲到如此程度上,並非退化還是什么?!現在儘管並非向主人公們提出正式的請求,但是十二分希望能把一齣戲唱得完完整整,千萬別讓人看不出首尾。

餘玉琴之《十三妹》

比如有許多戲,內行的名詞“馬去了半截”,真的將原來編戲的原意整個一筆抹去,如《空城计》不帶“斬馬謖”,《虹霓关》不帶“洞房”,《探母》只唱“坐宮”,像這一類的情況很多,甚而乘以場子,令聽戲的人都莫名其妙。

姜嘉義:京胡姓“京”,它是為戲曲而生的

楊家將的故事情節是什麼樣慢慢演變成今天這種的?

石揮談電影《生死恨》:應加拍程硯秋的幕後生活

抗日戰爭勝利後,程硯秋還是貨真價實的“伶界大王”嗎?

說票友:找小角色難,給人充當小角色也難

看戲挑錯:《宇宙锋》對白不合理,《义责王魁》故事情節有漏洞

這一次老人家班程繼先、時慧寶、郭春山出來,程的《群英会》諸葛亮,很受人熱烈歡迎,他唱歌特長就是在“體積”上用力,一絲不苟的做!即或去《红鸾禧》莫稽、《得意缘》盧昆傑,儘管牙都掉了,一樣照十多歲花旦去做,如此就可以算“手藝”,就可以廣為流傳不朽。

荀慧生之《梅龙镇》

由以下各點想起來,伶人應當著重唱戲的體積,無論怎樣更改是不會錯的。

所謂電影票房與票友:“不懂戲的人,還是千萬別去學什么戲”

譚鑫培、田桂鳳、餘玉琴、餘春芳之《翠屏山》

(《立言画刊》1939年第57期)

洪雪飛談戲曲獻唱:怎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

QQ號:liyuanzazhi

無論老戲也罷,翻的戲也罷,應當首尾連貫一氣。比如《坐楼》不殺惜,《翠屏山》不殺山,就把戲意弄得有頭無尾。各戲班的主人公能夠把此種情況顧到,我想一定能使觀眾們滿意。

文章標簽   得意緣 坐樓 翠屏山 您不見 梅龍鎮 空城計 義責王魁 十三妹 生死恨 宇宙鋒 最後一聲 紅鸞禧 群英會 探母 立言畫刊 虹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