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獲奧斯卡獎:“國際化”並非中國電影人“無依之地”

 

多元人文濡染與“他者視角”會給影片帶來更多的機率。

而像趙婷這種,生於上海,討厭王家衛影片,又揉合了國際化視野,多元人文濡染與“他者視角”會為影片帶來更多的機率。較之國內其它年長影人,趙婷的象徵意義在於,她會引導更多華語影片作者,把走向國際當做新的影片創作追求。

《无依之地》在中國觀眾們這兒獲得較好的反饋,充分說明它並非一部僅僅用西方邏輯講訴的英國東部故事情節。影片刻劃出來的人物所面臨的外在環境與內心深處的多重壓力,會讓中西方的觀眾們都感同身受。不然就無法解釋,這種一部貌似節拍非常快的影片,為什么會讓觀眾們找尋到它內在的緊張感,由衷地將人物所吸引。

□韓浩月(評論員)

繼2020年9月在那不勒斯影展獲最佳導演獎後,上海時間2021年3月1日,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獎頒獎禮上,中國女導演趙婷再度憑藉著《无依之地》贏得電影最佳男配角,本片也將故事情節類最佳導演獎攬入懷裡。這也讓本已是該屆奧斯卡金像獎熱門經典作品的《无依之地》,呼聲更高。

對於中國觀眾們而言,趙婷的“橫空出世”,帶來影片集體審美觀的變化,也會使得觀眾們族群對“好影片”的認知造成新的理解。而來自觀眾們的引領,一向是推動華語影片創作走向的關鍵力量。

現代人為趙婷開心,是發自內心的——她是史上首位贏得奧斯卡獎最佳編劇的中國女編劇,也是第三位贏得該大獎的女編劇。第一位是37年前的克萊爾·史翠珊。

趙婷得獎的消息,再度刷屏了。

在奧斯卡獎得獎感言中,趙婷引用《无依之地》中一段對於“正義感”的敘述,表達的意思大概是“正義感能夠掀開所有隔閡,讓我們走到一同”,這也是一種價值觀念。而在全球禽流感大背景下,相關“正義感”的表述,能夠激發觀眾們更多的聯想。傑出的電影人,從來都並非只會躲在象牙塔裡的人,深度講訴現實生活出現的一切才是其使命。

趙婷的經歷也會告訴更多華裔編劇,“國際化”不能是中國電影人的“無依之地”,這些揉合了更寬廣視角的“有心之作”,會讓文藝創作別有洞天。

從2014年創作第一部影片《哥哥教我的歌》開始,到2017年的《骑士》,再到2020年的《无依之地》,趙婷的成功,除了可歸咎於擁有出眾的影片審美觀外,其個人趨勢與經典作品的國際視角是重要。

“華裔”“男性”“國際大獎”……那些關鍵詞疊合,本就有著別樣的涵義。可以說,趙婷已接棒李安、王家衛等傑出華裔編劇,以第三代製作者的身分,繼續著她擁有無窮可能將的影片夢,也熄滅了更多華裔編劇投身於影片創作與溝通交流的熱誠與野心。

“有名”之後,更多人在意趙婷給華裔編劇帶來的榮譽,還有人疑惑其家庭、成長經歷等。但較之那些“圍觀”,從她的影片中讀懂她的價值觀表達,也許更關鍵——那才是對影片人莫大的引導。

文章標簽   騎士 哥哥教我的歌 無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