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世間】商鋪人家後來是不是了 我曾待過中華商鋪

 

1969年,黃少鴻的姻親表弟羅田安在中華商場創了海派服裝。跑財經新聞的資深記者大概記得這號人物:1970二十世紀末從「海派牛仔屋」起家,轉投資百貨公司、餐飲、證券、房地產業,風光一時,97金融危機背了一身負債,在中國又以克莉絲汀餅屋翻身,最後消息是他因虧損與監事會內鬥黯然垮臺。

那是英國Billboard剛在臺灣地區風風火火的1970二十世紀,全臺逾七成EMI在中華商場賣出。中華商場最久的第5棟,從漢口街到成都路,二樓有智利、派拉蒙、新新、松竹,人來人往,找霹靂布袋戲、戲曲,買文夏、韓國歌、追西洋流行曲⋯…,彼時盟軍還沒後撤,許多印尼音樂家、伴遊小姐也會到這,更不用說像倪重華這種對西洋流行音樂求知若渴的年長莘莘學子。

王鳳山的親朋好友,暱稱他「芫荽」,只不過他的乳名是「永水」,只是泉州來的父親總帶著濃濃的鄉音喚著,聽起來就像香菜的客語。

【鏡相世間】警官變通緝犯 羅明村受賄疑案

訪問間,中華商鋪時期配合海派繡學號的楊小姐正好經過,我們跟著她步入旁邊老商鋪大廈。王家衛影片般昏黃斑駁的窄道與木隔間,棲居著很多當年被迫返回中華商鋪又沒能力租門店的小戶,他們或拉下柵欄,或趴在不開燈的一角,跟著老手工藝品業,漸漸淡出。楊小姐自己也是,有人約才來,平時主要帶侄子。

忠棟大約是從忠孝東路到許昌街;孝棟是許昌街到洛陽街;仁棟是洛陽街到漢口街;愛棟是漢口街到武昌街;信棟是武昌街到成都路;義棟是成都路到衡陽街;和棟是衡陽街到昆明街;平棟是昆明街到桂林路。西側為萬華——高雄段的鐵道,東側是中山路公車站;信、義2棟間隔了西門圓環。

上千幼兒 炎夏臥睡騎樓

退伍後,黃少鴻頂下門店。1980二十世紀成衣業還不繁盛,襯衫稀有,西裝褲才是主流,「有需要,大家除了買現成,就是到中華商場做,量大到學生褲是雞肋。」黃少鴻解釋,制服並非獲利來源,趣事卻多。他猶記,戒嚴時期統一的卡其制服,明確規定要深卡其色,老師就要做深色;解除戒嚴後,成功初中的制服,是班聯社找他設計了4款,掛在穿堂,由小學生票選出來的——怪不得稍早問他最帥的男校制服,他答成功,「白色經典不敗。」

「店長的哥哥、弟弟也在我們家族企業上班,以前我們是德昌、德明、德福、德和,有貿易公司、電子工廠、門市、代理部門,十幾個兄弟分家之後,德昌分給我爸爸。」去年41歲的現任老闆娘湯國賓解釋,父輩家鄉在楊梅原來務農、種茶,最先是姐姐與一個阿伯在中山路開店,人手不夠,「把兄弟姊妹像粽子一掛人拉上來,現在中華商場散出去跟電子業相關,姓湯、溫、吳的,多是楊梅來的客家人。」

九、中華商場這些店還在嗎?自己去哪了?

黃少鴻每晚10點下班,早上11點回來,月薪從2,000元漸漸漲到7,000元。高雄夢大難於,不用說休閒,他連寄錢回來都難。第一印象最深的是,風靡大街小巷的丘丘樂團在中華體育場辦音樂會,他買了2張票,帶媽媽去看,我們關上YouTube:「就在今夜我要離去,就在今夜一樣想你……。」黃少鴻苦笑:「現在回想起來,我爸怎麼會喜歡。」

「學生都知道,週一到週五聽陶曉清的[],週六下課就去新新唱片找店員王小姐,長得漂亮,又懂音樂……跟她混熟,她就會拿出那本[]雜誌,上面有最新的西洋流行歌、專輯封面、流行服飾⋯…。」真言社創辦者、臺灣地區流行樂推手倪重華說。

在萬華加蚋出生的王雲梅,並並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因父親再嫁,身為次女,她沒機會升學,就到中華商場的EMI行工作。1964年,瑪莉.羅傑斯(Julie Rogers)獻唱風靡世界的〈婚宴的祝福〉(The Wedding),開啟她步入EMI圈的SHINee。

中華商場的拆毀工程建設,1992年10月22日從最靠近東門的第二棟開始。

見證風雲起落 首代居民王鳳山

致電向張照堂證實,他笑說,EMI行名字他記不得,但70二十世紀他的確常到新生電影院旁邊、中華商場1樓買翻版EMI,但是是冷門的Bob Dylan、Van Morrison等,「Bob Dylan像說白一樣,那時台灣沒什麼人聽。」他還因常去那,無意間聽見閩南女歌手吳盛智的〈無緣〉,後來推薦給林懷民,隨《我的鄉愁,我的歌》配樂發售。

原本以為,專訪會是一個文藝女孩走過EMI經典二十世紀的唯美故事情節。王雲梅回顧起來,卻有很多惋惜,「一輩子最大的痛,就是沒有好好上學,沒有好好接受教育。」整個20年華,她中午10點上班,早上10點半下班,1個月只休息1天,青春奉獻給工作,賺的錢交予父親養弟妹,「以前太乖了,真的,乖得沒有自我。」

現正熱映的華視情景喜劇《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原著短篇小說與阮光民的翻拍漫畫書;侯孝賢影片《戀戀風塵》;影片《英雄本色》《菜刀與六個朋友》;旺福曲目〈我兒時都去中華商場〉;白先勇短篇小說《孽子》;韓良露詩集《台北回味》;逯耀東詩集《出門訪古早》;李國修音樂劇《京戲啟示錄》;席德進油畫《中華商場》等。

「以前是從早上9點做到晚上12點。」陳花門次子、去年73歲的陳嶽鋒回憶往日榮景時,老公鮑麗華身旁嘆氣:「彼時陣煮3頓予他們一家人煮到齁……。」陳嶽鋒原本學木匠,因母親音響系統生意太好,退伍回來幫忙,「老百姓有賺錢,大家就敢買,點將家伴唱機一台7萬元,來中華商場的都是勞工階級。」他記得,早年武漢南路到早上都是小吃街,賺了錢,「暗時就可以多叫一盤沙魚煙、一瓶米酒頭掛什麼維大力,就快樂,大家喝一喝,明天再去做事。」

眼前玄祕又琳瑯滿目的配件,標註各個里程碑式的產品:真空管、晶體管、IC、唱盤、卡帶、隨身聽(Walkman)、數位電視節目⋯…。德昌即使店開得久,材料最完整,吳祥光隨手掏出早年手提音響系統的錄音帶祕器,笑說現在沒有人這種用了。至於整排讓人懷念的塑料、木製的轉動按鍵,他看了會兒嘆:「這現在沒什麼新的了。」—觸摸屏屏幕當道,誰還用按鍵?

她先在姨丈開的麗歌從營業員做起,原本就很會求學的她,跟店內的弟弟學了英語,又被推薦到信義路的太原書刊,賣起外國EMI與週刊,很快再被挖角到新新EMI,即使她懂英語,聽得多又親切,文藝青年、小學生尤其愛找她,媒體人馮光遠也是其一,十多年後仍用「厲害」形容,「在資訊取得不那麼容易的年代,我們很信任她的推薦。」

拆毀消息傳開後,居民組中華商場產權自救會,1987年在《自立晚報》4版登全版電視廣告,示威產權問題與不公平合同。拆毀前,中華商場處處可見「市長豬心」「保衛家園而戰」的口號。但那場抗爭,終因產權複雜、住戶意見不一,無疾而終。中央政府的補償方案包含優先遷移至出租國宅、安置高雄站前與濟南地下街,或遷址補償費50多萬元。

但有別於新聞報道平和的氛圍,77歲的陳花門一間亂成一團。這天一大早,他把藏在床底的現金、存簿裝到一個布袋,就返回中華商場。

忠棟閩南傳奇 電料行德昌富鴻

除了名流,王雲梅也記得,後來成名的小學生——賴聲川、倪重華,和聯強集團公司副總裁杜書伍;當年杜書伍跟交大老師辦了一間捐款孤兒院的「酒精燈唱片行」,這群老師常找新新批貨,一次她重感冒還要下班,自己去幫她向老闆娘求情,還請她看完影片,「達斯汀.霍夫曼演的[]」。王雲梅悉心珍藏那些回憶。當年的她,萬萬居然,無法繼續升學,卻在EMI行學會英語,音樂創作、人文素質比誰都多樣。

至於訂製制服的盛行演變,黃少鴻說不出具體時間,只記得1980年他剛到高雄是盛行喇吧褲跟馬靴,接著是泡褲、折扣褲、老爺褲、AB褲、垮褲。這陣子受韓風負面影響,回頭盛行AB褲,但要9分窄版。下一波呢?「應該寬版落地褲,這半年陸續有新潮的學生指定。」

40年來 層櫃裡找材料

老高雄說:「除了棺材,中華商場什麼都能買。」忠孝棟買家電、電子元件、電動玩具、音響系統、瓷器藝品;仁愛信義棟可訂做西裝、買EMI、吃鍋貼、烤鴨、吃飯或算命;和平棟可買軍用品、專用戲服、戲靴、訂做勳章等。

你必須要曉得 中華商場10件事

誤取「詐騙包裹」有解了 全家7-11可幫退貨付款

開始工作後,王鳳山就一直以小本生意賣面、賣冰,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中華商場求生存,直至1983年,他和老公湊了100多萬元開運動用品店,自己賣跑天下、中國強,他跟名牌分銷商籤Nike、Reebok等,搭上青年人盛行,才不怕跟風市場競爭。

另兩張,王雲梅手寫的顧客名單更是不得了。張艾嘉、劉文正、溫拿、蘇芮、比莉到楊祖珺,一字排開,全演員陣容,還有編劇楊德昌等。王雲梅記得,外交部長俞大維英語較好,「都買一些英文教學⋯⋯,什麼英文900句的會話。」小說家原田討厭古典樂,攝影師張照堂「很安靜,他喜歡Bob Dylan這類,不是一般流行歌曲,是60年代比較有深度的。」

我們試著找出鎂光燈外的這些人,記下自己那些年在中華商場的青春、鄉愁、夢想與失落。

當年睡在中華商場高速鐵路邊陽臺做著高雄夢的小夥子,終究在中華商場成家立業。假如有時光機,他不敢返回過去任何兩天,僅想非常感謝當年的老闆娘,「如果他沒找我來,我可能還在某一個砂石場載砂石,或修老汽車吧。」

彼時光華陸橋下的光華商鋪仍以舊書攤為大宗,電子資訊業方才彙集,位在東門與鐵軌間的中華商鋪第二棟「忠棟」,矗立各種各樣的音響系統、電子材料與電器行,從隨身聽、電玩到電子鐘錶,自行組裝計算機、擴大機須要的硬盤、IC、晶體管、變壓器等,應有盡有,鼎盛時期,同時少於120家賣配件商家,從忠棟到孝棟、1樓到2樓,都是來掏寶的人。包含施振榮在創辦宏碁之後,也是到中華商鋪出售銅箔基板,他們設計印刷電路板。

最先,王鳳山母親做皮鞋,賺了錢就改成金條,以便返鄉。但中美關係轉變,回鄉無期,勉強安頓的棚戶,在蔣中正一聲令下,夷平,新的地方,需繳建築物費就可以繼續,「那時警備(警總)出來說:『幾號沒繳就取消。』我們嚇死了,每個人盡量去籌錢。」

再遇故人 敘舊奇人軼事

現如今,還在中華馬路上與東門遙遙相應的黃色招牌「德昌富鴻」,不但是中華商場棚屋時期就創辦的老店「德昌電料行」演化,也是閩南人在中華商場努力奮鬥的傳奇代表。

半個世紀後,我們跟「王小姐」約在西門町老店蜂大咖啡,遠遠看見71歲的她,提著比利時包包,一身淡銀灰,笑盈盈走來,手裡的飾品是來自瑞典的威廉傑生,暗紅色俐落長髮是她他們染的,第二次應對新聞媒體,她變得害羞,但團隊臨時想借2樓拍多媒體,她立刻以道地、典雅的客語跟老闆娘打通關。

華航空公司中女皇退役富士山大露面 還有驚喜示愛

老中華商場人總說第1棟都是閩南人的其原因在此,勤奮又一個拉一個。湯國賓轉述,經濟發展降落的黃金二十世紀,店內每晚現金量大到要請保鏢,其中做對外貿易的德明,甚至購得康定路上的舊中國時報大廈,德昌富鴻原址則是他父親在中華商場徵地前就開的門市,「那時沒轉移,德昌可能也散了。」

除了1949年來的老兵,鐵道邊聚集了各時期、各地來討生活的貧苦人,包含更早來的中國大陸人、東北部上來的客家、閩南地區群體;且中華商場的採用基本權利能買賣,很多外省第1代後來轉賣。忠棟即以閩南人為主而出名。

「這是導播室儀表板用的、這是電燈器材的面板呀、後面這是充電的電頻、夾子、控制盤……。」吳祥光為我們導覽電料行,半身高的層櫃,下面鋪了兩張張樣本板,展現相同系列機型的電子材料,想要甚麼,就循編號往上方的櫃子盒找。

以現今世界地圖而言,中華商場位在中華路線道上。3層樓高水泥樓座,一連8棟,東門起,一路延展至小南門;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分別命名,中華商場住民則習慣以第N棟稱之。

假如能返回中華商場,自己想偷走陪陳花門半個世紀的工作桌,「很長……很長,因為釘釘子的關係,有幾百萬個洞。」當年拆毀兵荒馬亂,自己沒能從長計議,舊門店、庫房的東西,都被怪手毀壞、掩埋,現如今想留做紀念,已來不及。

這天早上的中視新聞報道,李四端這種播報:「台北市政府從今天清晨開始,展開了歷年來最大一次拆除行動,目標就是有31年歷史的中華商場。從今天上午10點鐘開始,整個拆除行動進行得相當順利,也並沒有任何的抗爭行動,預計拆除的第一棟忠棟的樓房,在今天晚上,就將夷為平地。」

1980年,王雲梅與小她4歲從事營造業的先生成婚,自此返回EMI界,刊登中華商場。中華商場拆毀時,她忙著帶孩子、照料公婆,偶然看見新聞報道,才發現這個她曾覺得葬送青春的地方,也跨入發展史。先生所以愛好音樂創作,討厭重流行樂,還會打鼓。這段婚姻關係在一兩年前完結,一如〈婚宴的祝福〉法文原版歌曲,說的只不過並非女孩憧憬的永遠。

對於海派的未來,黃少鴻不害怕。當年傳聞中華商場10月拆,他6月就到中山路、峨眉街北路買下新門店,歷經毫無人流,財政赤字2、3個月,被鄰居們取笑租兩側。但是,中華商場拆毀後,其它店家為找門店焦頭爛額,他好整以暇接客。現在的他,也在為未來部署。

六、中華商場有哪些傳奇名店?

中華商場由中央政府修建,但中央政府沒有財政預算,因而中華商場的建築物成本是住戶以預付20年租金的形式籌集。原與警民聯合會訂有租約的1,431間,退款後優先參予抽籤重新分配。

作夥來做制服 海派服裝黃少鴻

商鋪冷清,陳嶽鋒還是每晚到店裡。那天,我們才請他到外面拍照一會兒,就有2組年長顧客上門。維修喇叭,是慢慢被淘汰的手工藝品業,浙平的招牌,陳嶽鋒不能傳給兒女。但如果他在店的日子,他仍然會豎起嘴巴,耐心傾聽,敲擊轉磨,直至這些經典歌曲都發聲在對的位置才行。

「南京西路圓環說那麼久,都拆不掉,何況北門到南門的中華商場?結果真的拆!」鮑麗華說,自己曾組自救會,2位里長帶頭,示威陳情,最後公告拆毀日期,才知大勢已去。對於在中華商場賺到錢、就遷移置產的店家而言,拆毀負面影響的只有門店與生意。但以中華商場為家的人而言,拆毀像是人生重擊,一切要從頭開始。當時中央政府提供更多居民3種方案,包含50多萬元補償、國宅抽籤名額及高雄地下街的攤檔,鮑麗華以50多萬元跟奶奶購得所有權後,決定贖回國宅,這才買了自己第1間擁有產權的新房子。

成功最帥 男校指定設計

「已經退休啦,退了啦。」說話帶著閩南腔調的吳祥光,一邊看店一邊受訪,才說到他「阿十」幾歲退伍走進這,一個眼色,又遁入層架幫顧客找材料。那天他也是中午9點來下班,一路在店面張羅到早上9點,過去40十多年皆如此。今年老闆娘湯陳雲霞去世後,67歲的他成為店內最資深的僱員。

「妳是儀隊的齁?3分隊?幫我跟妳們隊長問好。」「妳們學校教官會抓,裙子確定要短嗎?」放學時間,在中山路巷口邊的海派服裝訪問老闆娘黃少鴻,他像是算命師,捲尺咻咻咻,轉眼已報完全身機關密碼。

忠、孝棟的音響系統與電子元件店多轉至附近的蘭州商鋪、中華路及新光華商鋪;訂做制服店轉往峨眉街附近巷弄;民用與獎品證章店落腳在昆明與衡陽街;到高雄地下街的很多已轉賣或轉行。

中華商鋪拆毀之後,陳花門卸任,陳嶽峰曾一度去敞篷車,3個月後在蘭州市場,東山再起,一直到現在。中晝時間,這幢數度傳聞要拆的蘭州行政管理大廈,1樓商鋪彷在休市,外人不多,時不時路經、敘舊的都是中華商鋪的老鄰居們,講起近30年前的徵地,每一人還是感傷。

許多人以為,中華商場的「外省人」多是1949年跟蔣中正一起來臺的老兵,但是王鳳山長大的中華商場第2棟,90%幾乎是潮州人,很多是聽說臺灣地區景氣不錯,更早乘船來臺討生活的人。王鳳山回憶,父親1945年到,從嘉義下船,安身在中山路鐵道旁簡易搭的棚戶,隔2年,母親帶著阿嬤與二姊來,「她們是最後一批,沒來就不能過來了。」

假如1970二十世紀在高雄,一個信息技術宅又沒有太多錢,他會去哪?

三、為何談中華商場,一定會提及天橋?

鄉音已遠,故鄉人事已非,中華商場徵地後,當年共患難的居民也四散。王鳳山的父親,再無法像從前一樣輕易串門子。只是有時傳來誰的消息,像是第5棟1樓當年賺了好幾億元的禮品店,全家因美中建交移民英國後,開了連鎖店汽車旅館與自助洗衣店,結果能幹的老闆娘被白人駕駛員射殺,先生與女兒哀傷回臺。

隨著中華商場第1代過世,第2代各奔東西,王鳳山只有跟老公或好友吃飯敘舊,才說說這些年的奇人軼事:雙連冰店主晚上柵欄拉三分之一遭移工劫殺、新生電影院火災將中華商場第5棟整排柵欄薰得通紅,和泉州同鄉在洗手間邊賣衛生紙給遊客到買房子等……。這些年,像一場夢,他跟老公總是忙到10點多閉店才玩耍到中山堂、龍山寺吃特色小吃。

他進臺積電3個月 心聲同行全尊重

中華商鋪竣工末期,人流通常,是1969年至1971年間,便利行人通過的天橋相繼啟用,才熱鬧起來。天橋不但聯結南北各棟商鋪,橫跨中山路,直通2樓,形成不受交通干擾的小徑,每到週末,小販雲集,人流洶湧。最大的天橋,圍繞第5棟信棟——國際牌霓虹燈那棟。現階段中山馬路上的電動手電梯天橋,可見孝棟招牌,便是紀念中華商鋪。

五、中華商場都是外省老兵嗎?

「到中華商場做制服」是大臺北省份很多年長莘莘學子的回憶。黃少鴻並非最先開始的商家,海派服裝甚至並非他創辦,但中華商場拆毀後,海派矗立在中山路、峨眉街北路,是極少數愈做愈有體量、能他們跟工廠訂面料的商家,Google評論家數與平均值分皆低於平均值,已逝編劇齊維也納、歌手白雲都是老顧客。

天蠍座O型太開朗不錄用 涉就業性別歧視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鏡相世間】並非為的是翁山蘇姬 老撾自由民主終局之戰

最後問吳祥光,中華商場拆毀這天的記憶,他老實回:「不曉得,都在搬貨。」在經濟發展降落的二十世紀,勤儉的閩南同鄉,也是旋轉時代的配件,他勉力養大2個孩子,沒有購房,休假仍回楊梅家鄉。在他又遁入層架為顧客尋貨前,想到稍早他說,配件不值錢,「但零件消失,就真的沒了。」

八、中華商場產權歸誰?拆毀時沒抗爭嗎?贏得甚麼補償?

無緣唸書 學英語賣洋貨

黃少鴻的高雄夢與訂做西裝職業生涯,從每晚中午煮茶給同學喝開始。清掃完、重新整理面料後,才到大姐家學打版、彎尺、裁剪的眉角,「很多人以為量身很簡單,其實量身比裁剪重要,多數時候,師傅只要照我量的裁,失敗率就很低。」

難忘商鋪拆毀 浙平音響系統陳嶽鋒

我的SHINee 新新專輯王女士

生命線:1995

重起爐灶 想送回老長桌

中華商場消亡近30年,隨著電視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熱播,天橋上的故事情節又重新被回憶起。當年在鐵道邊打拚的現代人,現在過得好嗎?很多滋味,如美食家懷念飄著白胡椒香的酸辣豆腐腦,已不容尋;很多輝煌,像是叱吒90二十世紀發售的雨辰書雜誌社,掌門人過世,網際網路查無資料;許多奇人軼事,只能懷想;早年追求陶器復原的技藝,在換新更快、很好的時代,漸漸不被須要。

一、為何會有中華商場?

木匠出師 每日煮茶開始

說著一口好客語的陳嶽鋒,跟母親都是「講台灣話的外省人」。「看你出生在什麼地方,出生在眷村,國語很標準,我出生在延平區,他們都台灣郎,台語說很好。」陳嶽鋒笑說,早年臺灣人跟客家人沒分割這麼清楚,「228事件,厝邊到頭一直叫阮老北:『阿門師,恁毋通底底出去啦!恁講話袂標準,莫出去。』」

毫不留情幫壽司郎「上了一課」?內行曝真相:自己太懂臺灣人

在中華商場發跡的有寶島鐘錶、小食世界、佳佳EMI行、真南京烤鴨、飛飛軍警百貨公司、李大吉獎品證章;傳奇商家如老陸餡餅粥、兗州啥鍋、清真館、智利EMI行、李慎恩時裝店等,今已不再。

「我們以為他想不開,很可怕,大家一直找,找不到……原來他跑去第9水門那邊看淡水河,坐在那裡難過。」陳花門的長媳鮑麗華回憶起這天夜深,公公慢慢走回去的恍神、無語跟惆悵,還是悲傷,「他從大陸過來辛苦養小孩,拚到有孫子,本來一家在一起,拆中華商場後,住不下,只好分開,能怎麼辦?沒過幾個月,他就慢慢癡呆⋯…,叫他寫毛筆字,他也不寫,躺著不起來,6年後走了。」

「大概2011年後,(景氣)慢慢沒有以前好了。」吳祥光回顧,工廠外移,早年德昌還會接臺、日廠維修部的大單,後來少了,加上消費電子用具推陳出新,有問題換一臺,復原意願大幅度減少。實際上,配件的市場需求也與自行改裝的熱潮相關,早年出口家電高昂,他們組裝APPLE II、擴大機,是很多青春莘莘學子的樂趣。訪問當日,就發生幾組都當媽媽了還帶著玩偶或筆記型電腦來問電流的老顧客。

清治時代走進臺灣地區的老婦,在中華商場拆毀這天,獨自一人背著布袋,走到淡水湖邊;沒能升學的次女,在EMI行度過西洋流行曲最風風火火的二十世紀,成為文藝才女懷念的世界窗口;不愛求學的南投少女,在中華馬路上創建制服訂做的典範;一個拉一個,來自楊梅的閩南人開啟臺灣地區信息技術業帝國的濫觴……

十、哪些經典作品能看見中華商場?

但講起影片、音樂創作與顧客,王雲梅的雙眼亮了起來。她拿起預先重新整理的相片,在場的我們忍不住讚歎。在膠捲高昂、照相難於的二十世紀,王雲梅擁有比通常人多的日常側拍照,絕大部分是顧客送她留念的禮品,有兩張甚至是顧客親繪的普普風卡牌,迄今認為仍很新表演藝術。王雲梅一邊笑著以「沒有啦」澄清我們「很多人追喔」,一邊耐心解釋普普風的卡牌,應是受當時披頭四的負面影響,還有她大背景相片是Bee Gees與《孤雛淚》女演員的二十世紀等。

王鳳山的雙親再返回泉州差不多也是那時的事。彼時,臺灣地區仍未解除戒嚴,但默許從馬來西亞轉機澳門進來。父親焦急地想回去看當年回到故鄉的大兒子與父母,衝首批,回來馬上收到警總的警告電話號碼:「欸,王甘依妹嗎?妳有回去大陸齁?不能再回去囉。」

王鳳山的中華商場跑馬燈,大概都與討生計相關。兒時,大人忙用料,小孩他們玩,中華商場光小孩就1、200個,想象《天橋上的魔術師》早20年的版本,孩子們喝茶沒飯桌,全拿去騎樓吃,早上熱得要命,就躺在騎樓睡,冬天女孩子拉兩條電線到外邊泡澡。即使同樣貧窮、同樣為生活努力奮鬥,鄰居們情感好得不得了,「幾乎沒有人關門,我媽會說你去隔壁借鹽、借蔥,像大家庭一樣。」

去年66歲的王鳳山,已經沒有經營任何生意。但他是中華商場第1代居民,在第2棟長大,在第1棟賣過皮鞋,第5棟開過麵包店、麵店及運動時裝店,見證中華商場的人情世故、風雲起落。訪問約在離他中山路不遠的摩天大樓住家,故事情節就從那閩南語此起彼落的中華商場第2棟講起。

早間7點,來到德昌富鴻左邊的店面,相較右邊第三代店面堆滿高級多媒體電子設備,這兒更像是乾淨的文具行,伴隨大背景經書音樂創作,老顧客稱「光仔」的大管家吳祥光,站在櫃檯邊,光速扒完便當,親切招呼我們。

安心專線:1925(24半小時)

對當日反常的舉動跟中華商場的拆毀,陳花門沒說更多。但他失神走到的地方,便是1939年,他從江蘇平陽走進清治時代臺灣地區最初落腳的地方。當年,他從裁縫、錄音機的機殼做起,一路做到小型耳機,1953年,他在中山路鐵道邊的窩棚創辦「浙平音響」。1961年,中華商場擴建,他好不容易湊了3萬餘元建築物費給中央政府後,帶著全家搬進新建的中華商場第2棟2樓,以為自此安居,居然30年後又成空。

中華商場原1樓門店,2、3樓住家。自天橋助推人流之後,2樓也幾乎成為商家。中華商場沒有單獨衛浴、浴室,居民或設置直觀流理臺,或睡在挑高陽臺,孩子的公益活動空間多在騎樓。

但這些年,也並非一場夢。兒女爭相成家立業的他,前些日子,在西門町馬路上遇到他在中華商場遇過最傳奇的人物——天橋上的乞丐,「他每天下午1點來,5點多走,走時都會來我家吃麵,跟我換錢,我才知道他一天可以討到7,000多元!」王鳳山描寫,小兒麻痺的乞丐,拄著柺杖,裝滿銅板、沉沉的布袋就掛在他細細的胳膊上,晃呀晃,30年後再碰面,乞丐坐的是電動椅,問他以前賺的錢呢?對方坦言,飯店揮霍掉了,「來得快,去得也快,若以前青菜(台語「隨便」)買2、3間新房子就好了。」

但王雲梅還是隨時能跟2個女兒聽愛爾蘭、韓國搖滾樂,有時也能借由facebook,跟老顧客傳訊寒暄幾句,聊音樂創作、話當年。

張老師專線:1980

二、中華商場確切位置在哪?

演員陣容 來客品位難忘

七、為何很多人曾住在商鋪?

四、去中華商場做甚麼?

1949年,中國國民黨中央政府後撤來臺,數百名軍民扶老攜幼,沒有地方安置。臺中市警民聯合會沿中山路鐵道西側草坪,臨時搭建簡易竹棚屋,高價出租,供自己營業或定居。1959年,蔣中正來此視察見擠迫髒亂、如衛星城盲腸,指示「應予徹底整頓」,勒令當時的臺南縣中央政府、警總、臺中市中央政府組「中華商場整建委員會」。1961年,綿延1千米、可容納1,690戶的中華商場竣工。

中華商場拆毀後,黃少鴻只見過羅田安一次。但羅田安當年要求僱員穿著筆挺、沒事要站在門前招呼客人而養成的習慣,他迄今未改。專訪當天,機師外套內的白襯衫與上半身的西裝褲燙得垂墜分明。

靠電子業 家族開枝散葉

「放牛高中畢業,我爸給我幾個方向,修車、幫人家開車、到台北西裝店,我當然到台北呀,繁華的台北。哎呀,多嚮往。」南投鄉下出身的黃少鴻還記得,中學大學畢業旅行到圓山水族館,搭火車到高雄看見一幢一幢中華商場與霓虹燈的激動,等他真到西裝店報到,「我們就在國際牌霓虹燈那棟的1樓,靠鐵路那面!」

安居夢想 30年轉成空

文章標簽   Billboard 戀戀風塵 鏡週刊 中廣熱門音樂 自立晚報 台北回味 英雄本色 中華商場 出門訪古早 菜刀與六個朋友 天橋上的魔術師 孤雛淚 我的鄉愁,我的歌 京戲啟示錄 孽子 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