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爱在别乡的季节》:沉淪在“美國夢”碎的一刻

 

經歷了一場場毫無意義的找尋,南生在同七歲華人女孩珍的朝夕相處中徹底蛻變。珍不經意地鼓勵著南生認識“生活”這頭怪物,並且從它那兒吸取自身所須要的養分。在對“生活”如此近距離的打量下,死守在南生腦海中的傳統意識價值觀漸漸崩落,卻又除之不盡地撕扯著那個女人殘存的理智。

帶著喜極而泣的欣喜,李紅赴美國已滿兩年。這兩年裡,拉扯著女兒山山長大的妻子南生不但揹負著大筆負債頑強地撐持著,還要面對左鄰右舍欣羨嚴重不足、陰損有餘的竊議。這些竊議聚焦在李紅三個月寄回七封越洋家書,這足以讓回到國內的南生頂著莫名其妙的“萬元戶”的名銜成為眾人視線內的焦點。

此種於日常生活下累積起來的思想高壓在李紅寄來的一封信要求同妻子再婚的信件面前達至了峰值。為的是一探到底,這兩年來不曾有過片刻喘息工夫的南生偷渡到了英國,開始了他們十分悲壯的尋妻之旅。

——文中看法屬於作者本人,本人文責自負,與發文網絡平臺(含各類門戶網站、高峰論壇、自新聞媒體、社會公眾號)、轉載紙媒、和別人無涉——

直至坐上駛往北京的旅客列車,丈夫李紅才在座席上面悄悄地穿上長筒鞋子。攝影機在這一鏡頭所逗留的時間足以濃縮一個時代的壓抑,它讓普通人無時無刻不肯略有鬆懈的脊髓透過意蘊多樣的影片詞彙獲得有效地展現出。

也許,“理智”便是南生在找尋丈夫李紅的過程中亟須改建的一種本能。在國內,它是同壓抑、窒息的氣氛依順諧從的偽飾,在英國,則是求取生存的應激反應。電影透過一個個與李紅有過接觸的人士在回憶中所勾勒出來的那個男人的概貌,幾無差池的反映了李紅改建“理智”的必由之路。這條馬路上,李紅的掙扎變得徒勞,最終迷失在為的是攫取財物而不擇手段的經商形式上。可這種的經商形式未嘗並非恰當的,在珍的直觀、直接的“說教”下,南生為珍拉起了皮條。同傳統意識價值觀分裂的陣痛讓電影以北生傷痛的嘶喊浮現出李紅在英國兩年所經歷的思想劫難。李紅的迷失即為南生的沉淪,情侶二人總算相見在“英國夢”碎的盡頭。

在這般恐懼和期盼的衝撞下,返回比贏得去英國的護照成為丈夫李紅更加迫切的渴念。循著這一渴念的主導,李紅數次護照被拒。在總領事認為,那個男人提出申請赴美國的理由並不充份,電影以李紅接受總領事面談時的急躁說明了這一點。但是,李紅還是如願以償的獲得了赴美國的護照,在以小孩的名義喚醒了英國總領事的惻隱之心這一表象的掩飾下,為的是赴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普通人的心計於此時此刻歸納出“窺一斑而見全豹”的現實性象徵意義。

電影雖屬虛構,但它虛構出了一種關於生活的沉重,沉重的讓故事情節裡的人物、時間、地點、乃至於國度都具備著象徵性的象徵意義。就連那個故事情節本身也是一種象徵,象徵對生活真相的闡明就在人性蛻變的一刻。

電影《爱在别乡的季节》一開場即表現出一股壓抑中的掙扎。冷暗色調的鏡頭裡,兩對衣著普通的情侶悄無聲息的收拾著同樣普通的行裝。置身於在這間屬於他們自己的灰樸樸的居室外,他們小心、慎重,雖然收拾的有條不紊,卻仍然能從丈夫將一件灰黯的襯衫罩在妻子頭上,以此遮蓋住妻子穿著的那套依然還極為簇新的日式套裙的用心處當可得見影片的壓抑在接下來的敘事裡會無處不見。

文/王栩

作者簡介:王栩。所用筆名有王沐雨、許沐雨、許沐雨的藏書架、王栩326,移居武漢。

“展現出”在英國駐北京總領事館門前提出申請護照的排隊等候人群這一場景中也有著明確的寓意。那兩列排列成長龍的人群,帶著恐懼和期盼等著“好運”降臨到他們的身上。“好運”是一個充滿著不確定性的概念,對它的操縱則掌控在英國領事手上。這就使得瀰漫著在人群裡的恐懼化作對領事一間的祝禱,畢竟這番禱詞對他們能否贏得護照毫無任何幫助。而期盼呢,電影用一個深具象徵性的鏡頭將普通人從麻木性思維慣性裡所衍生出來的期盼表現的恰到好處的深刻。當領事的車駛過排隊等候的人群,這些或坐或站的現代人不約而同的用近乎端正的站姿向這輛其實坐著一個公務員的小車行著恭敬有加的注目禮。這一鏡頭傳遞了這種訓練有素的外顯,它讓組織行為範式對普通人來說成了無法抹去的烙印。

找尋李紅的過程同時也是南生經歷一場人性蛻變的旅途。這段旅途灰暗,卻又更讓人無所適從般的真實。英國向南生敞開了一個消解了國別界線的現實生活舞臺。那個舞臺釋放出叫作“生活”的怪物,它所帶來的思想高壓相較於南生在國內所感受到的這種壓抑的氣氛更為可怖和驚懼。初到英國的南生在投奔一個兒時夥伴的當天,即被前者逐出了家門。從那個小時候一同在少年宮自學過油畫的兒時夥伴的口中,南生即便獲知了關於李紅的零碎信息。李紅曾經住在有如垃圾箱通常的儲藏室裡,現如今卻已人去屋空。驟然中斷的線索讓南生心頭空落,混合著被兒時夥伴逐出家門的疑惑,露宿街頭的南生躺在異域的農地上,於襲上心頭的傍徨中沉沉睡去。他的臉畔,偎著那隻破爛的搪瓷缸,缸裡空空,寓意出那個女人漸次面臨放空他們、告別過去的思想陣痛。

這時,天還未亮,情侶二人抱著熟睡中的嬰孩,踏進家門。電影隱去了那一刻應當響徹弄堂的腳步聲,這倒並非主創人員對生活常識的疏漏,相反,情侶二人踏進家門時的靜默恰恰是對生活常識的反映,突顯出一種對周遭環境的打量,它是對來自暗處的一雙窺伺的雙眼不一定存有但不得不略有警覺的自我訓練有素的內在心理反應。

(電影信息:《爱在别乡的季节》,導演:羅卓瑤,編劇:方令正,執導:張曼玉、周潤發、文希蓮,中國香港,1990年)

(全文完。作於2021年7月2日)

文章標簽   愛在別鄉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