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人都可能將被困在時間裡

 

儘管母親在退行,也能看見他在這時間的圍城中鬥爭著——他雖然自覺失能,但在保姆提醒他吃“紅色小藥片”時則表示不把他當做低能,也希望他們定居而不想要別人幫助。在自力更生的心願和病症失能的武裝衝突下,人物的內心世界向觀眾們展現出得淋漓盡致。

電影全程沒有提及任何“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的詞語,兒子只是直觀地稱母親病了。只不過在思想衛生領域,病症的汙名化很容易讓被診斷的病人有貼標籤的體會,有的指出一旦貼上標籤就意味著無法治好、不可逆轉的絕望折磨,或被標籤困住不再著重健康管理工作。診斷能幫助我們理解病症並對症下藥,同時也可能將困住我們。2012年,我國衛生部就提出用“阿爾茨海默病”來稱謂傳統意義的老年痴呆。病症的進展看似是殘暴的,但病症中的人也同樣是有力量的——阿爾茨海默病能通過可控信用風險的避免和護理得以防治或延緩,與其汙名化的迴避與懵懂,比不上直面病症、進一步增強實行、堅強幹涉。

女主角路易斯是一名83歲的痴呆老人家,他的飾演者也同樣是名叫路易斯的83歲影后。與以往不一樣,同類的電影、記錄片都偏好從老人家的親屬或是第一人稱的視角,而整部電影則以生病老人家的視角去展現出病症,看似混亂沒有邏輯,實則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真實體驗,令觀眾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

老父親路易斯起初只是丟三落四;後來開始分不清過去和現實生活、分不清白晝和夜裡、也漸漸分不清他們在哪裡;他發生了各式各樣的顧慮,懷疑保姆和外甥盜走他的手錶,懷疑家人要掐死他們,懷疑保姆會和兒子勾結奪回房產;到最後他開始忘掉兒子的樣子,電影的最後甚至忘掉了他們,找尋著爸爸,好似歸還嬰孩的狀態——路易斯深感他們的“樹葉”掉了,但這時攝影機轉向休養院的窗前,是夏日微風下的樹影婆娑。

最近大陸公映了《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做為一部講訴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的影片,它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

文章標簽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