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五步.十週年︱訪談編劇陳志發 「邊有創作人想被閹割」

 

陳志發自小就受港產片薰陶,《無間道》可謂育成了他的影片夢。

講起《點五步》,除了籃球、青春、熱血,最為觀眾們所記憶深刻的大概就是片頭、片尾發生2014年「雨傘運動」的片段,現時牽涉政治的議題格外敏感,這麼當時選擇將那個片段放入正片有否受到阻滯?陳志發直言:「我諗住套戲上幾場就玩完,所以冇理人哋嘅感受咁多;但都有人直接同我講希望唔好出,驚會影響到入面嘅演員,但最後對方都覺得件事好Nature,喺嗰個年代而言大家都覺得冇乜嘢,有個前輩話又唔係拎個波擲警察,主角喺現場好和平、一嚟佢哋冇上鏡去雨傘運動、金鐘大叫,個波跌下跌下其實件事好Nature,冇任何過激行為,所以我都覺得冇乜問題。」

陳志髮指出影片有歷史紀錄時代的職責:「拍[]的時候正正在經歷『雨傘運動』,這個那麼難得的時期,電影是否也需要紀錄?既然[]紀錄了80年代的香港,不就正好將個球拋予觀眾,到底香港從80年代到2014年變成了什麼模樣?」

時代變幻速率之快更讓人措手不及,誰又能想到中央政府在2019年社會運動後簽定的國安法,會令創作人或多或少自我審核,更何況在不知不覺間誤觸紅線,陳志發坦言:「會諗咁樣寫得唔得,其實以前唔會有呢個思維,點解而家會有呢樣嘢?你諗下一條法例幾犀利?」早前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理事長田啟文曾講話:「我相信今日再拎[]去拍合拍片係唔拍得,『點可能警隊裏面會有臥底呀?你咁樣係中傷!』但係電影係需要有矛盾㗎嘛!」

只不過陳志發一直視影片為本業,更坦承「始終還是最喜歡電影」:「我承認自己絕對是幸運的,有那麼多機會去磨刀;我們這一代創作人、電影人磨練的機會太少了,我們與80年代不同,一年有2、3百部港產片,現在製作那麼少、我們又缺乏練習機會,所以基本上值得挑戰的我盡量都不會推,自己不是天才就需要機會去磨練,每一次磨練都在痛苦之中進化。」他直言拍《點五步》時他們缺少作戰經驗:「如果沒有了監製,我會舐嘢!」

《點五步》當年獲影片經濟發展公募基金贊助三百萬製作費,報酬風波亦颳起過探討,後來基於收支的來衡量,最後還是得屈服於殘暴的現實生活。(影片海報)

無人能忽略影片經典作品在潛移默化間帶來的力量,就如澳門這陣子迎來新一輪移民潮,周慕雲(郭富城飾)在《花樣年華》中對蘇麗珍(張曼玉飾)說「如果有多一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時光飛逝20年,這句臺詞仍但時,深深地刻在觀眾們的腦海中。廖啟智也在《點五步》中說過:「如果連自己都睇唔起自己,你人生就只有一個字,就係輸!」在那個時代聽來更是擲地有聲!陳志發肯定影片對他的象徵意義:「電影是很神聖的,你人生經歷一些事就會立刻聯想到一部戲、一句對白、一個情節,電影對每個人的影響都很大,特別在[]後我更能感受那種震撼。」

港產片製作數量連年大減,「香港電影已死」那個議題早前被探討得熱火朝天,做為行業新鮮人的陳志發尊重新一輩上位空間大減是無可厚非:「其實生死是世界規律,會不斷循環經歷生死,香港電影亦都喺呢個進化之中,從高峰跌落一個位;下一個高峰係幾時或者以咩方法呈現,冇人知,但對我而言,唔存在香港電影已死一說,環境變咗係必然,但如果拎黃金時代嚟比梗係死啦,冇得比㖭啦!」他指出在那個世代應以創意設計為先,就可以衝向國際:「本土緊要但創新更加緊要,創意先可以走出國際令外國人認識香港電影;如果一個地方嘅電影只有自己地方嘅人拍手梗係唔夠,要全世界都認識香港電影,好似[]令馬田史高西斯呢個電影人嘅偶像拎最佳電影:李小龍、成龍嘅動作片、吳宇森嘅鎗戰、再到[],香港電影應該畀全世界睇到,要話畀人知Made in Hong Kong!」

而且有一兩年就一邊拍電視廣告、一邊拍電視劇,一邊為第三部影片經典作品寫電影劇本,2018年寫了一個關於醫療保健題材的電影劇本,曾一度寫至分場階段,最後卻即使種種原因就此作罷:「老實說那時開不到這部戲也沉一沉,好像失戀那樣也花了一段時間去放下。」他形容那幾天為低潮期,也花了一兩年去沉澱和重新整理,同時持續拍電視廣告為生:「有段時間我發現怎麼也想不到可以令自己興奮的故事、覺得自己對故事的掌握弱了很多,好像怎麼樣也寫不出能見人的故事!中間寫過一些大綱給過一些人看,但那些故事我自問都不是很喜歡,只是別人問我是否有大綱就給了,但自己都不喜歡別人又怎會喜歡?」

陳志發直言:「當時柯星沛監製喺現場叫我記住[]一定係最自由,冇可能再經歷一套咁自由、咁任性嘅戲,嗰時唔明但而家好認同。[]係好純粹嘅創作、好難能可貴,而家睇嘢多咗、拍嘢多咗、經驗多咗,思考已經唔會好似當初[]咁單純,多咗計算係必然。」

後輩的兩本相簿亦使得他決心逃出那個「創意工廠」:「有個師姐在TVB做到頗高級,不過她的Facebook相簿每年都很重複,每一年都負責拍節目巡禮的一個Promo,我仿彿看到人生的規律,這件事對我而言很恐怖,彷彿那個相簿裡的人變成自己的樣子,幾年都是同一樣子實在很恐怖!」而第一部故事情節計劃就剛好成為了他的「逃生出口」:「那時我知道救星出現了,如果錯過這機會不中就仆X了,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離開,有種孤注一擲的心態:『點都要贏!』」

陳志發堪稱很順理成章地向著他們夢想的影片路邁出,2012年大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傳理學院影片學院,修讀影片,大學畢業後兩年從MV子公司轉職到有線(TVB)做宣傳(Promotional Team),他解釋:「即是節目以外的宣傳片,有點接近廣告;基本上剛進去不久就想離開了。」陳志發直言重複的流水式控制系統作業更讓人心生厭煩:「找一件道具要寫紙入表,收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要這件衫又變了另一件衫,經常都會發生!也會看製作的重要性,原來是[]用的就不能甩,普通節目不太重要就以Hea的態度去應對。」陳志發在TVB做了差不多兩年,正好碰上第二屆第一部故事情節計劃。

偏好自編自導自演的陳志發亦尊重這對導演來說是個頗大的難題:「警察這個元素在全世界的電影語言上都是很好用的工具,邊有可能電影唔使警察?呢樣好高難度,都唔知點避,戲劇上嘅陰暗面、反諷就係打破角色嘅既定形象,警察最易講係因為有規例,戲劇講佢哋唔守規例就最好睇。後國安法時代、香港引以為傲嘅警匪片究竟會變成點其實冇人知,係一個好大嘅Unknown。」但做為創作人,陳志發就選擇去到盡:「文字上唔應該綁住自己,所以試咗先,唔得咪再改;起碼確實話畀你知唔得咪死心,唔試咗先又點知?」

對陳志發來說,自小就受港產片薰陶,而他亦深信就在那時與影片相識、也打下了日後的編劇宿命:「那時候開始喜歡買老翻VCD看港產片,什麼都看:[](1997)、[](1983)、[](1989)。」而負面影響他至深的就不得不提港產劇中的經典作——《無間道》,他19年前第二次看整部影片的細節仍記憶猶新:「小六那年的平安夜,一班男同學坐在第一行抬頭看!原來港產片有部那麼Serious的戲,對小六學生而言未試看一部戲是這種類型、這樣的質素,那年代沒什麼對比,很是震撼、受到很大衝擊。」他愈講愈激動:「我回到學校還在扮陳永仁(梁朝偉飾)的石膏手,上了腦似的!」大概是對一件鐘愛到一個程度,他在講起的這時候眼裡閃著光芒。

陳志發提及《點五步》有在內地公映:「當然是閹割版,那時候其實我不想在內地上映,邊有創作人想被閹割?」《點五步》當年獲影片經濟發展公募基金贊助三百萬製作費,報酬風波亦颳起過探討,後來基於收支的來衡量,最後還是得屈服於殘暴的現實生活,陳志發語帶氣憤地說:「大家當時捱得咁辛苦,有Commission報答返演員、幕後主創團隊,而大家衡量過舊錢係可以令大家袋多咗、得到更多回報,嗰個決定都有種現實……甚至有演員同我講[]出咗Commission之後,成為佢直到而家片酬最高嘅電影;衡量過閹割版令大家開心,我就揀咗班Crew。」

《點五步》爆紅後陳志發獲得很多邀約:「其實收過不同劇本,說不感興趣好像很囂張,只不過覺得不適合自己,拍完[]有不同類型的運動片找我,基本上我都推了,我很強調這不是一部為運動而拍的電影,承載的也不是運動精神;我更不喜歡重複,再拍我一定會重用那一個套路、電影語言及思考方法,我自己都覺得悶。」

攝影:梁碧玲

不曉得為何,講起他們做創意設計輕工業,總是予人一種無法賴以為生的既定價值觀,談到那些年間經濟發展最為困窘的時刻,陳志發不假思索則表示:「我想經濟最困難是拍[]的時候,託賴之後不需掩飾的是雖然買不到樓,但能在行業中生存。」攝製前夕有一段回憶他依然深刻:「那時出門爸爸會放下一張$500,或者衫袋突然多了$500,其實我不肯要他的錢;但有時候自己都知道是真的需要這$500,你冇得唔要,其實好慚愧。(家用畀多啲?)爸爸現在進了老人院,他已經不太記得我了。」

發表文章:葉詩

陳志發,2016年主演《點五步》榮膺第36屆香港影片金像獎「新晉導演」提名,成功在演藝圈闖出名堂,轉眼影片已公映三年,高先影片院週二(26日)正式宣佈將於本月底舉辦三場尤其放映,反應熱烈轉眼經已全數銷售一空!陳志發坦言從沒想過整部影片會為他們帶來太多,讓他從廣播電臺一個寂寂無名的曲軸,搖身一變成為電影圈中的搶手貨:「沒有想過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那麼大,電影未上映之前其實已經聽到很多閒言閒語,連自己都覺得『上幾場就玩完』!」不料《點五步》公映後口碑上佳,勁收逾一百萬電影票房,其後陳志發受ViuTV邀請相繼拍了電視劇《三一如三》、《短暫的婚姻》、又為預言書電視劇集《教束》出任編劇,同時更持續拍電視廣告,商業邀約不斷:「有人以為我不再拍電影了!」

文章標簽   A計劃 陰陽路 三一如三 花樣年華 賭神 香港小姐 無間道 點五步 教束 短暫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