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院線電影票房的分賬程序

 

做為一位資深的電影從業者,時常被問及國產影片電影票房的分賬程序,那么,今天阿淘就寫一則長文詳解,以饗讀者。

第四步,電影院及院線分賬:V·57%

這兒的製作方,縮寫“片方”,包含出品方、出資人,業內稱作“主投方”、“跟投方”。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間;跟投方就是參股方,經常是數家,主投方就是發售方要面對的製作方。

第五步,發售方分賬:V·5%-15%

若淨影片電影票房乘以6億元≥0元,則中影數字影片經濟發展(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縮寫“中影數字”)將徵繳可分賬影片電影票房的1% ~ 3%做為發售代理費,縮寫“中數代理費”,此成本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

總電影票房計入8.3%之後,我們稱作“可分賬電影票房”。

現階段,民間也有許多電影票房統計數據網絡平臺,僅可參照,並無法做為國產影片的票房分賬根據。

第三步,支付中數發售代理費:“可分賬電影票房”·1%-3%

所謂總電影票房,就是一部影片現階段所贏得的所有電影票總收入。

假如電影院與院線是同一間子公司,比如說“萬達”、“金逸”,那么它將獨享其中的57%;假如製作方與發售方是同一間子公司,那么,它將獨享其中的43%。

那么,究竟收1%還是3%呢?

數家投資方怎樣分享電影票房,這取決於各投資方在總投資額中的話語權、主次、份額。

第六步,製作方分賬:V·28%-38%

1、電影事業專項經費:所有影片的總電影票房,首先要向“專資辦”交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經費,由各電影院每週支付給“專資辦”上繳國庫。

可分賬電影票房計入“中數代理費”後餘下的部份(為的是便利計算,我們縮寫“V”),由院線、電影院、製作方、發售方等按比率重新分配。

還有,就是兩方的磋商條件,比如說要求發售方墊付宣發費、保底發售等舉措,發售方還有可能將把比重調往更高。

影片是一處鐵礦,它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精采財富,也締造了無數的商業奇蹟。我是影片淘金人阿淘,與我同行,一同發現影片裡的鐵礦!

第二步,上繳國庫:總電影票房·8.3%

許多好友一直鬧不知道,主要是沒有摸清楚分賬的次序,或是是不清楚在哪個數據基礎上計算分賬比率。希望你看完這篇長文之後,瞭然於胸。

由於電影票房越小的影片越須要國家、國有企業扶植,因而,“中影數字”可分賬電影票房 -6≥ 1億元的電影徵繳3%,對可分賬電影票房 -6≥2億元的電影徵繳2%,對可分賬電影票房 -6≥3億元的電影徵繳1%。

2、尤其增值稅:所有電影的總電影票房,要交納3.3%的尤其增值稅,就是向國稅、地稅交納徭役,由電影院從總電影票房中直接扣劃交納。

為什么彈性這么大呢?

第一步,統計數據總電影票房

以下為通常情況下國產電影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依照發售院線的相同會有適當的調整。

在剩下的電影票房中(就可以分賬電影票房乘以中數代理費),電影院可得V·50%,院線可得V·7%,製作方和發售方總計可得V·43%。

這部分由三個成本共同組成:

一篇,製作方和發售方的博弈關係。電影質量尤其好,電影票房發展潛力非常大,會引誘發售方妥協,假如電影質量通常,電影票房風險係數較為高,發售方則較為激進,最大限度地多拿股權,保障自家的自身利益。

所有在中國大陸公映的影片,售票總收入均要扣除“國家電影事業經濟發展專項經費管理工作理事會辦公室”(縮寫“專資辦”)指定的“全省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工作控制系統” (全省任何一間電影院均要加裝此控制系統),該管理工作理事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國家廣電總局、財政部等數個部委聯合成立並共同總監,官方網站為“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該網的數據是製作方、發售方、院線、影院等各方分賬的惟一根據。

注意,這兒的比率指的是V·(5%-15%),之後的分賬比率幾乎無彈性,而這兒的比率彈性很大。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