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是什么統一了聽眾的審美觀?

 

道具編劇都忍不住可憐,每時每刻都感覺教育經費在燃燒,可就是這種的極致講究,才有了《觉醒年代》影片般的層次感,才有了張導底氣十足的說,“我們嗎做到了以假亂真,我們的場景,經得起任何攝影機的攝製”。

編劇還在青島邀請了知名油畫家,專門製作了1000多幅油畫,從中精挑細選100多幅,人工繪畫費花了100萬。中後期轉換成動畫電影效果,又耗費了數十萬。

為的是攝製一個騾子蹄印踩踏的攝影機,把攝像機放到有機玻璃底下,讓騾子一次次走過,直至第42次騾子才拓到該有的位置。

為的是讓片中的書籍和報刊,具備時代氣息與發展史層次感,片場專門請了專業人士復刻,光印刷品書報耗費了200多萬。

為的是營造上海天氣情況,專門僱車到滄州拉來泥土,藉助揚塵機制造黃沙漫天的場景。

要怪就怪編劇張永新是個細節狂魔,片中搭建場景300數個,光是1比1.2修繕清華紅樓就耗費了總投資的1/3,復刻版的紅樓儘管只有兩層,但小到兩張報刊,一盞檯燈,大到樓內點綴擺設,都和發展史上的清華紅樓一模一樣。

小編最欽佩《觉醒年代》的就是它的真實、鮮活,和帶給觀眾們的精神力量,而面對生命危險,人本能的會懼怕,面對態度相同,人與人之間會呈現出相同的狀態,任何主旋律人物努力奮鬥的過程中,都是可能會走過彎路,犯過錯誤的,只是自己擅於思考,最終作出恰當決定。

片中執導鞋子,純手工縫製的10500套,就連數次發生的車軲轆泥巴路,都是人為用灰土來回測試架設而成。

文章標簽   覺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