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憑什么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喪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既怪異又好笑。似乎導演瀧田洋二郎和編劇小山薰堂都深知這一點,而且自己不怕在給觀眾們帶來感情衝擊的同時炮製笑點。《入殓师》就像是精心編排的交響曲,將人生百味苦辣酸甜結合在一同,彈奏出一場出乎意料觸人心絃的抒情管絃樂,最終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名至實歸。

儘管題材有些沉重,許多地方深刻感人,但編劇瀧田洋二郎有一股玩興,山田努入殮被害者時也有許多面無表情的冷風趣場面。此種唯美、風趣和傷感的精心雜糅,在電影后半部份格外顯著,常常能夠在短時期內製造出喜淚交加的動人效果。

那些主題就像是精心製作的音樂創作,發出更讓人共鳴的聲音,接著漸漸結合在一同,形成一支和諧漸強的管絃樂。所以,一首歌樂曲的好壞取決於演奏者的充分發揮,劇中女演員們的演出都非常出眾,尤其是山田努和本木雅弘,山田努每場戲都很亮眼,本木雅弘出演大悟在戲劇感和哀傷之間處理得十分微妙,決不至於讓人覺得過分誇張搞笑。音樂創作本身在這部影劇中起著主導作用,久石讓深情的配樂與電影的抒情交響曲融為一體。

要將風趣與哀傷、深刻與輕鬆融匯在一部影片中,並沒有那么難。假如處理不當,戲劇風趣可能會讓人覺得華而不實更讓人不快,而浪費了更有意義的主題,或是相反,有可能過分煽情以致於無病呻吟更讓人作嘔,或是更糟,只讓人覺得拙劣荒謬。但是,如果把那些引人共鳴的元素運用得宜,一部柔情而優雅的電影就應運而生了。《入殓师》正是如此。

文章標簽   入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