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熱血沸騰的《鸣梁海战》,以少勝多的戰役,悲壯到戰慄的感覺

 

儘管《鸣梁海战》完全不合乎史實,但是整部電影贏在渲染故事情節和悲壯情懷上。天時地利人和是亙古不變的贏點,李舜臣贏的絕非戰鬥力,而是在態勢而動,儘管陣型的設定不見得是以大將以身犯險來喚起官兵們的毅力,影片成功地把韓人千年來的悲感情給調動起來,戰役最後落腳點在獲得老百姓的認同和信任以此迴歸主旋律,成功的刻畫了一個希臘神話,讓人不由感受到一絲絲戰慄。

原創新聞稿:本文由得心影片編輯得心原創,非常感謝分享,該文未經容許不得轉載剽竊,發現必究!

也許很多人指出故事情節對於發展史還是很多誇張的,主人公光環太強烈,雖然史實上這確實是以少勝多的優秀會戰,但是講訴勝利時,科學道理,兵書神學的部份並沒有做為重點,即便商業影片,傳奇,詮釋美感也自然要濃郁一點,什么500戰船之類的,數目首先就是個問題,而且也不見得是戰船,就這么被以正直著稱的北韓人吹上天,成了內戰“轉捩點”。接下來嗎就要暗示下北韓和明只是“盟國”關係,那就更完美了。

熟識發展史的必須曉得,鳴梁之後的露梁戰役才是真正決定整個內戰輸贏的重要,在這場遭遇戰中李舜臣戰死了,一起犧牲的還有清朝小將鄧子龍,而這場內戰的指揮者是明將陳璘。戚繼光殺掉的倭寇比李舜臣要多一百倍還不止吧,彈頭小國的數萬人戰役都能拍的有聲有色,我泱泱大國號稱百萬雄師的官渡之戰卻拍的跟什么一樣,我就不多說了。

在最合適的時間,看一部最合適的影片,你會收穫許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願望奉上一則最真實精采的影評人陪你走完這一場!

至少絕大部分時間啊在打戰役而並非囉嗦嘴炮。有種玩帝國時代的感覺。說千里傳話的一定沒注意到人家喊話前是用刀指了個方向的。但超神的箭術VS超神的鐵炮就嗎只能笑笑了。就算拍露梁戰役不知會什麼樣呢?最後李舜臣那句“彼此間憤恨太深,不知如何是好”給全劇又拔高一個檔次。戰役的場面是近年來的顛峰。此種要贏,要以少勝多的片,政治象徵意義常常太過。贏了,也就完了。只有最後一句對白有點兒深意。

文章標簽   鳴梁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