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成年後,我才知道為什么同學說整部影片很美

 

幸運的是,父母和同學們的一封封獄外來信,為陳泗翰關上了一扇希望的窗,讓他有了向下的動力系統,活下去的毅力。

但直至那些年,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理想與現實生活之間,在得失之間,在各式各樣不甘與苦悶之間,滾了好幾圈,我才真正從中看見“希望”二字,而不僅僅是浮在油墨和熒幕表面的對白。

這個牢籠裡關的並非人,而是一頭老虎,那隻老虎的名字叫“希望”。

我們都說,這本書寫的是希望。我也的確看見了那般的語句,比如說:

我希望能看見我的好友,和他握擊掌。

我堅信,對很多關注過他的人而言,這是曾希望但又不太敢希望的結局,是意外中的萬幸。即便牢獄之災,最易折彎人的脊樑,消磨人的信念。而誰也不曉得,高牆鐵網之內,冷冷寒窗之中,一個原本前途大好的少女,要怎樣就可以壓下內心深處的懊悔、恐懼、絕望,才不致自生自滅。

無獨有偶,陳泗翰說時至今日,他都難忘當年與老師出遊時看到的木星,它映照著一大群青春少女,映照進他的心底,猶如希望。而正如蒂姆所言,希望是世上最好的東西,永不遠去。

只好,我由衷地贊同當年語文同學如果,整部影片很美。即使“希望”很美,“希望”帶來的自由也很美。

忘了是多長時間以前,我曾看完關於陳泗翰的報導。

懷抱最好的希望,預做最壞的打算。

還記得有個場景,是獄友們喝著蒂姆爭取來的啤酒,而他蹲在陰涼地看著自己笑容。那時那刻,自由縈繞心間,希望在內心深處破土,有如中午十點鐘的陽光,暖烘烘地照著蒂姆,照著還沒整修完的外牆,以及旁邊的鐵鏟、木桶和水泥,美得更讓人發醉。

而且,當看見陳泗翰接受《和陌生人说话》的專訪後,立刻去看了電視節目。和想像的不一樣,歸來的陳泗翰,儘管顯著比同齡人更深邃,有更多孤獨感,但仍維持著笑容,對未來抱有希望。

三年級時,在幼兒園的大禮堂,我第二次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覺得激動又震撼。尤其是看見蒂姆爬出下水道,取走典獄長的錢,開著敞篷車逃離生天,和典獄長自殺未遂時,有種“報復”的快感。另一件第一印象深刻的事,是語文同學說整部影片很美。可惜那時候我並不懂其中的真意。

文章標簽   肖申克的救贖 和陌生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