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立傳 為人民放歌——寫在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40年前夕

 

中新社本報記者鄧倩倩、趙雪彤、付敏、吳劍鋒

才剛斬獲第34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的《守岛人》,還原了王繼才妻子32年與惡劣生態環境頑強抗爭、相伴為國守護孤島的經歷,致敬各行各業堅守平凡、締造不凡的現代人。

影片《我不是药神》,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生活刻畫來思索社會,引起全省熱議,奪得數項大獎。

中新社福州12月30日電 題:為時代立傳 為人民放歌——寫在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40年前夕

在國慶獻禮大片中,《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締造了“集萃式人物故事情節”的新模式,串連數個故事情節呈現出時代進程。有觀眾們在影評人中寫到:“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發展史書裡看不出的,卻又像是在身旁,有笑有淚、有血有肉。”

“一直以來,金雞獎都是以時代為主題,包含宏偉的愛國主義敘事、人民廣大群眾的生活熱點,選取充滿著正能量且在表演藝術上追求精巧的影片。”福州市電影家協會會長章紹同說。

從表揚先進到培養新人,中國電影成長制度逐步完善。

翻看金雞獎的得獎影片,就是借閱兩本時代“大事記”,這座含金量極高的電影獎,從誕生起就與時代律動同頻交互作用,成為記錄新中國飛速發展的發展史“膠片”。

金雞獎創辦的初衷,是以“金雞啼鳴”激勵影片工作者“聞雞起舞”。40年來,伴隨一次次金雞報曉,中國影片也在奮進中不斷成長、成熟。

金雞獎起源於改革開放末期。彼時,一大批極具思考精神和開放價值觀的電影在金雞獎上大放異彩。從《庐山恋》《骆驼祥子》到《芙蓉镇》,那些經典力作在大銀幕上呈現出了時代轉折期的世間冷暖。

從發展史中走來的“膠片”

近幾年,新主流影片更讓人造成共情的,不但是家國敘事,更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自2019年起來到福州的金雞獎,現如今和福州特區共同迎來“不惑之年”。40年前,金雞獎在昂首奮進的盼望下誕生。40年來,一部部光影故事情節沿著時光長河,印記著時代經濟發展的生動記憶,也寫出人民文藝的絢爛篇章。

2019年,金雞獎入駐福州,將在這海濱鷺島已連續舉行二十年。翌年起,金雞影展成立創投會議,扶植影片新人續集,為影片未來輸送血漿。創投會議迄今總計公開徵集了2000數十個完整孵化中的影片工程項目。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好的文學作品充分發揮著引領時代的促進作用。

《西安事变》《开国大典》《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它們,是20世紀末八八十年代對於革命發展史和時代英模的致敬。

“已經有很多青年電影人活耀在表演藝術圈,無窮的發展潛力等待被激發。”去年出席創投會議的青年編劇魏一諾說,“我們也將用精品力作獲得時代普遍認可,努力成為德藝雙馨的電影人。”

表演藝術來源於生活又低於生活。復旦大學影片美術館副館長張艾弓說,自然主義創作是中國影片的傳統,“關注現實生活、為人民發聲,觸摸時代跳動最劇烈的脈搏,是中國影片百年來的寶貴傳承。”

深入基層創作、為人民抒懷,就可以創作出極具感情、更有生命力的經典作品。

章紹同曾經四次贏得金雞獎最佳格萊美,也出任過五屆評委。他說,金雞獎評獎始終堅持從善如流、顧全大局等原則,使其成為國內權威的影片“專家獎”。在他認為,好的中國影片是少數民族人文和時代特點的融合。

贏得32屆金雞獎的《红海行动》,以“撤僑行動”突顯強國擔當;現像級3D大片《流浪地球》講訴“人類文明宿命共同體”故事情節,開啟國產奇幻影視製作的大幕。近幾年以嶄新面貌爆紅的新主流影片,則是中國人視野更為寬廣、心態更為自信的漿果。

正逢“不惑”的金雞獎與中國電影仍然在大國馬路上一路奔跑。

從專注自身到兼容幷蓄,中國電影顯得更為開放多元。

2021年接近尾聲,象徵中國影壇“專家獎”的“金雞”再度被照亮。30日晚,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禮在福建廈門舉辦。

保障開國大典國徽順利升起的電動旗杆設計安裝者、國防科技戰線的普通科學研究工作者、上海奧運會前夕的的士駕駛員……時代經濟發展映照在那些平凡人的悲歡離合中,也成為影片攝影機的焦點。

2021年,金雞獎加設最佳外語片獎。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說,中國影壇不但要滿足國內觀眾們的人文市場需求,也要對外展現開放健康的強國胸懷,熱烈歡迎傑出的外國影片來到來。

《我的父亲母亲》《云水谣》《集结号》《中国合伙人》……題材類別、攝製思路更為多樣,這是跨入新世紀,中國老百姓人文生活愈發多樣的彰顯。

文章標簽   我和我的祖國 流浪地球 芙蓉鎮 廬山戀 開國大典 集結號 紅海行動 中國合夥人 守島人 離開雷鋒的日子 我不是藥神 駱駝祥子 焦裕祿 我的父親母親 雲水謠 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