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人在看《比悲伤更悲伤》?

 

夜間不懂夜的黑,想要一場哀傷的大有人在。網上迄今仍然盛行一種“小確喪”,“喪”的隔三岔五就扎你的小心心。世界變化快、生活壓力大,《比悲伤》正逢其時地為這部分人提供更多了日常所缺的宣洩途徑。

對自己而言,大哭一場不失為緊繃狀態下舒緩放鬆的好方式。而一般來說而言,哭比笑更容易讓人贏得崇高感。“今天我為一場真愛影片痛哭失聲”,聽起來的確比“今天我看了一個喜劇電影笑成傻逼”值得分享到朋友圈。

影片無非是想表達“為愛犧牲”,但為的是成就兩對矯情男女的哀傷絕戀,活生生毀了除此之外三個大好青年的生活。但是殉情此種戲碼,總覺得解放後硬糖君就極少看見了。

無趣的都市男女,平靜的日常生活,現代人實在太想贏得點激烈的情緒了。現實生活裡得不到,就去文學作品裡找。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過激共鳴,好似讓他們也贏得了同樣值得紀念的曠世絕戀。

看《比悲伤》為找尋哀傷

古老愛情故事中的“生死相許”,放到現如今以人為本的時代,真的很多故作悲壯的疲憊。你看陳意涵跑著哭喊“你不能走”這段兒,嗎像極了岳雲鵬追車?

去影片院打卡《比悲伤》,也許並不是因為影片本身有多傑出,而是有這么一大群人,就是在“找尋哀傷”。為的是大笑一場去看喜劇電影的觀眾們比比皆是,但難被忽視的是:大哭一場也是觀影剛需。

在3月23日貓眼專業版想看肖像中,男性受眾比率為62.3%。早在公映前,片方的“請帶足毛巾”海報就已清晰定位了他們的受眾,既然吃準了市場,宣發也事半功倍,但是男性的聲量常常能將影片傳播得更快更遠。

影片公映後,網上不乏“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評價。但這兒的“無語”,更何況是對影片狗血毀三觀故事情節的真“無語”。

在時光網的音樂創作、鏡頭、編劇、故事情節五項打分中,《比悲伤》的故事情節打分最高。

張哲凱(劉以豪 飾)和宋媛媛(陳意涵 飾)即使具備同樣曲折的身世,自小就惺惺相惜;但是自己分居十多年,卻仍然“情人年滿”(只親過嘴兒);這時男主身患絕症,在心靈的最後時光希望女主能夠找出歸宿,娶醫師楊佑賢(張書豪 飾);女主如男主所願娶男二,不料新婚沒多久男主臥病在床,女主不止回來照料男主,最終還跟隨男主殉情了!(男二:我這是招誰惹誰了!)

女主一味放大了所謂真愛的脆弱和傷痛,鄙視了心靈的惟一和難能可貴,並且也忽視了男主希望她活下去的良苦用心。

劉瑜寫過一則該文,叫作《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

真愛影片的觀眾們最多,這是平凡男女最可能將擁有的傳奇。其餘盜墓探險、挽救世界,諸般傳奇,與我無關。戲裡戲外,現代人唯恐他們活得不夠戲劇性。看真愛影片不哭,等於白看。

文章標簽   比悲傷 於是愛情成了庸人的避難所 比悲傷更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