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家 | “最貴新年檔”隱憂重重的,低價化不合乎觀影人文

 

□蔣璟璟

新年檔電影車費集體飆升,最大的驅動不利因素,顯著就是院線想著趁淡季“大賺一筆”進而實現止損獲利。確實,自禽流感不利因素擾動以來,許多電影院光景慘淡,想著逮準機會“一把扳回來”的心態也很能理解。但,事事過猶不及,提價太急太猛,讓很多顧客望而卻步,甚至心生“不當冤大頭”的牴觸情緒,這就有些事與願違了。再者說,本次新年檔影片總體產品品質差強人意,賣相不佳,哪來底氣坐地起價?

數據顯示,2022年新年檔(1月31日-2月6日)電影票房已超60.3億元。較之於2021年新年檔的78.4億元電影票房,差距非常大。整個檔期環比增加了4200多萬觀影萬人次,也顯著落後於2018年和2019年同期。曾經經濟繁榮的新年檔,開始發生了一部分“空洞”。一個聲量很大的吐槽是車費太高,其中大年初一平均值車費達56.1元,刷新了發展史低點。(澎湃新聞報道)

據統計,今年春節檔前夕平均值車費為52.8元/張,環比下跌8%,與禽流感出現前的2019年較之跌幅達18%。而與此同時,觀影萬人次則創近三年新高。很似乎,漲價之於市場需求的抑制效應,再度充分發揮了促進作用,高車費實實在在勸退了不少觀影者。誠如許多網民所吐槽的,驀然回首,許多場次影片車費已經躥升到千元位段,當真是聞所未聞、大開眼界了。

沒有又一次的“史上最強大新年檔”,有的只是刷新尷尬記錄的“史上最貴新年檔”。2022年新年檔,倍受爭論之中,依然錄得電影史第三的電影票房戰績。看似收穫頗豐,實則隱憂重重的。兩項數據比照上看,很是耐人尋味。

低價電影票不想是常態,誠如前些年幾塊錢的白菜價電影票一樣,那些都是一個不成熟市場的階段性迷航。制訂科學的定價策略和平衡的價格水平,少些投機性式的“暴漲暴跌”,這符合院線長遠利益最大化的訴求,也合乎社會公眾最現實生活的期盼。

在許多經營者認為,新年看影片,幾乎是一種剛需,是缺少產品價格彈性的。即使任性提價,顧客還是會照單全收。而從實際情形上看,似乎並非如此。觀影萬人次大幅度減少,就簡單表明了顧客堅持理智、不被裹挾的立場。從其本質上說,影片的低價化,天然是與傳統的觀影人文所格格不入。“看影片”本身的定位就是最低成本的娛樂消遣貨品之一。這決定了,其產品價格牆壁,是裸眼可見的。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