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斗》,並非文藝復興最後一場決鬥,是從古至今的男性哀歌

 

最後的決鬥的精采影評人【2】

在座的有兩個敢把命賭上來換他們女朋友/男朋友或是老婆/老公的聲名?

很有趣的兩處:在最初的一場內戰中,卡魯日和格里斯分別指出他們才是對方的救命恩人、和解時也是他們率先大方地給對方臺階下;在格里斯眼裡,凱瑟琳處處挑逗,最後輪姦她也只是欲拒還迎而已,比如蓄意脫下衣服誘使他到房內、默示地享受這場性交;而在凱瑟琳的視角下卻更加客觀,她在做他們本分的事,所有對格里斯的笑容但是虛情假意禮貌客套,在輪姦中她從奮勇抵抗到恐懼失魂……所有人都無法突破他們的高傲與仇恨。

是堅持強姦論,主張他們在這場性事中未深感愉悅——那肚中的小孩從何解釋?即便強姦不能引致懷孕。

公義不能撒謊。

由衷感慨一句——雷老爺子YYDS。八十多的歲數依然單年出品兩部影片(另有古馳家族與自由之路)且確保上佳水平,真誠厲害。

這一點古今中外相連,人群所在,社會所在,人血饅頭所在,悲劇所在。

整部基於真實該事件翻拍的文藝復興決鬥依然維持著老雷濃烈的個人風格:冷冽淒寒,直觀粗暴,真實直接,充斥著厲兵秣馬,金玉相交之聲,龐克到沒用,在市場疲軟的2021給我們重大貢獻了一記滿是刀槍劍戟的強心針。更有趣的是全劇在傳統羅生門式敘事內部結構下玩出了不一樣的新奇思路,突破聚焦的決鬥兩方,以第一人稱的女主凱瑟琳還原了該事件的真相:既非卡魯日虛榮自大的大男子主義下丈夫的百依百順,亦非賈克勒格里意淫下的心猿意馬濫情苟合,而是一個世紀末裡父權壓迫下男性自由信念的聲聲控告!臺階前的一雙衣服的細節更是絕妙無比的點睛之筆。

考慮到該片的主旨,凱瑟琳的視角最為出眾,也更容易讓現代的我們理解反感。她悲觀向下、開明聰穎、柔情正直。她能跳出文藝復興宗教信仰價值觀的窠臼,勇於發出他們的聲音去爭取公平。此種產品品質下的她,使得她所看見的事實更加真實。

凱瑟琳的經歷固然傷痛,三個視角下的輪姦片段讓我心底極為不適,但是尚格魯日的自尊心又有誰在乎過?

最後的決鬥的精采影評人【1】

該片從四個視角展開,看似同一件事實的重複循環,卻從細微的差異中體會推斷出完全相同的事實。此種形式很新穎,讓人物更為三維,相似現代文學表現手法中的正面/側面描繪。

每一人眼裡的真相不盡相同,就算以天主為名誓言,也可能將只是無意識的自我矇蔽。

最後的決鬥的精采影評人【3】

完全把人逼入走投無路,斷章取義的隻言片語也能讓大眾像只蒼蠅通常發瘋癲狂,恣意腦補更醜惡下作的故事情節,自己不關心真相怎樣,自己只在乎茶餘飯後與否有更刺激勁爆的八卦以供滿足變態的樂趣。

“最後”著眼時代,象徵著文藝復興的完結,亦是愚昧落後的法制時代的收聲;“決鬥”著眼騎士思想的“頌歌"贏者一雪前恥,萬人崇敬,輸者馬革裹屍。而背後弱者的悲歡離合無人問津,世人包含查理十世的隔岸觀火甚至於幸災樂禍,與凱瑟琳的難堪愧疚,恐懼絕望形成了充滿著戲劇化的對比,諷刺而悲劇,亦如皇太后傷感而欲言又止的神態,當堅毅而決絕的凱瑟琳對著妻子講出那句“A child needs his mother more than a mother needs to be right”,在七百年後的今天,依然振聾發聵。

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無論我說他把男人當作配種的工具還是通往立法權的公路,還是說他粗魯獸性不解風情,但是當丈夫受到羞辱的這時候他毅然決然選擇用他們的心靈和名譽做為賭注,和這個背棄好友的懦夫決鬥。

依照文藝復興比利時最後一次經由遭遇戰裁決的真實故事情節翻拍而成。在尚·德·卡魯日(史蒂夫·達蒙 飾)的丈夫凱瑟琳(朱迪·科默 飾)控告賈克·勒·格里(大衛·德萊弗 飾)輪姦後,騎士尚·德·卡魯日向他的前好友賈克·勒·格里斯發起決鬥。從數個“羅生門-式”的角度講訴。一世詹姆斯五世正式宣佈,尚·德·卡魯日騎士向他的士紳發起決鬥,以化解與他的爭端。

但即使四線並行,我們始終無法判定究竟哪個才是真相。事實上這也是現代法院的象徵意義所在,以證據論是非,而並非根據片面的證言,即便法律條文的公平無法倚賴唯主觀意識的證詞。但是在文藝復興的大背景下,一世主掌法律條文,天主決定生死,“強姦不能引致懷孕,這是科學事實”(驚呆了我的三觀!),這時,凱瑟琳要怎樣自證清白:

我再叨叨多少父權大背景下男性的悲哀,也發生改變沒法這是個贏家通吃的世界,與性別無關。

亦或者破釜沉舟,乾脆宣稱他們享受這場性事,因而才生下小孩——但你既享受愉悅,又何來“強姦”的控告?

文章標簽   最後的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