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归来》

 

從那些方面看《归来》,我覺得張藝謀拍出了深層次的東西,至少,我感受到了一種現實生活的氣憤和強烈的思考。

我始終認為,張藝謀在國內編劇族群裡是個特殊的存有。

文化大革命總算完結了,陸焉識獲得了平反昭雪。這一次,他對他們的“歸來”充滿著期盼,可當他興沖沖返回朝思暮想的家後,卻發現丈夫得了失憶症,兒子也被馮婉瑜逐出了家門。這是比分離令人無法接受的打擊,陸焉識傷痛地發現,他的新生活真正面臨著物是人非。

陸焉識思家心切,不顧危險逃亡探親;而親生女兒丹丹卻憎恨父親負面影響了他們的前途,甚至在母親馮婉瑜面前稱父親是“階層敵方”。政治荼毒了友情,現代人在舉國狂熱面前失去了所有理智,這無法怪丹丹的六親不認,只能說明這個時代的狡猾。

為的是喚起丈夫的記憶,陸焉識用盡了各式各樣方式。張藝謀在這兒使用了平和抒情的技法,陸焉識深情喚起馮婉瑜的過程讓人深感動人而為之動容,但是時代烙下的喉嚨卻根本無法痊癒。相片點不醒她,小提琴彈不醒她,信件讀不醒她……馮婉瑜的記憶有如一處雲層繚繞的高峰期,不論陸焉識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直至《归来》的拉開帷幕,情侶二人垂垂老矣,卻依然沒能相認。但我不覺得電影以悲劇告終,相反,陸焉識應是幸運的,與這些因十年浩劫而家破人亡者較之,他用頑強的堅守獲得了歸來的圓滿。

《归来》能夠打動人心,除了張藝謀編劇的運籌帷幄絲絲入扣外,陳道明和鞏俐的雙劍合璧也是成功的保障。我堅信,《归来》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即使其並不僅僅是一部娛樂大眾的影片,更是現代人反省發展史的參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電影經典作品盡善盡美,實際上,張藝謀也拍過很多迎合商業的影片;且其之所以讓我一直充滿著期盼,是因為“老謀子”總能時不時拍出具備時代深沉感的心靈之作,比如說《秋菊打官司》,比如說《活着》,又比如說整部《归来》。

攝影機一轉,陸焉識的兒子丹丹隨著芭蕾舞團其它成員彩排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丹丹對《红色娘子军》的主人公吳北大志在必得,但是即使母親成份的緣故,異常努力並被看好的丹丹喪失了執導機會,只能成為一位陪舞。

這就是傑出的文學作品,其自身最大的象徵意義所在。

這就是《归来》的後半段故事情節,陸焉識的歸來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兒子價值觀極端、前途盡毀,丈夫夫離女散、肝腸寸斷;陸焉識他們則眾叛親離、罪加一等。這就是時代賦予個人的非常大悲哀,且沒有對錯可言。

文化大革命末期,被打成左派的知識分子陸焉識藉助農莊轉遷的機會逃回來探視妻兒。電影在陸焉識的緊張和絕望中拉開序幕,他蜷縮著躲在一個隧洞裡,我頓時深感一股迎面而來的壓抑。旅客列車駛回,隧洞口發生了光,但對於一個在逃左派分子而言,後方的路依然暗淡。

《归来》的發展史背景聚焦於文化大革命,對於那個須要小心翼翼處理、並且能讓親歷者以及完全沒有概念的年輕一代都能略有觸動的題材,通常編劇是很難駕馭的。換句話說,即使能夠通過服飾和道具還原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場景,但這段某一發展史階段真正負面影響幾代人的思想文件系統卻須要通過故事情節的飽和、攝影機的張弛、人物的刻畫和女演員的呈現出去表達給觀眾們,這似乎須要閱歷的沉澱和大膽的嘗試。

雨夜,陸焉識避開工作組的追查躡手躡腳走進自家門口,他輕輕地敲著門,馮婉瑜意識到了來者是誰,但她在驚愕下遲遲不肯開門,氣憤之下,陸焉識只能留了張便和約丈夫翌日在汽車站見面。張藝謀對於這段故事情節的刻劃無比細膩,雖然鏡頭悄然無聲,卻如音節般凸顯出當時現代人的人人自危。更更讓人揪心的是,由於丹丹的告發,陸焉識在汽車站被當場生擒,馮婉瑜眼睜睜看著情人被他們兒子出賣卻束手無策。

文章標簽   活著 秋菊打官司 歸來 紅色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