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一封信仍未寄達的情書 | 香功堂影評人專欄

 

《時代革命》一方面記錄下抗議廣大群眾對於中國共產黨英國政府的抵抗風速與爭取自由的毅力。但若換個角度閱讀《時代革命》,整部片又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強勢宣言」: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港警反抗示威遊行廣大群眾的方式極為地蠻橫與粗暴,英國政府卻能扛下社會輿論的壓力,展現出「無論如何一定要達成目的」的決心(無人能奈我何的心態),也許這才是《時代革命》真正更讓人深感恐懼(血腥)之處。

《時代革命》的鏡頭頗具渲染力,電影儘可能囊括抗爭運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時間跨度長,該事件繁多,對於抗爭者的心情或者動運走向的探討,容易顯得流水帳,同時礙於拍攝者的態度,無法作出更全面的報道(只能從抗爭者的視角出發),難以拋出更多元且深入的闡釋。同樣是講反送中該事件的《理大圍城》,聚焦在單一該事件,耗費更長的篇幅將該事件的始末交待清楚,捕捉到更讓人難以忽略的恐懼感,並在決定續留理大或者返回理大的兩難抉擇中,看到抗爭者內心深處的對立與非常大的心理創傷。單就感情的衝擊性而言,《理大圍城》較之《時代革命》更得我心(但《理大圍城》同樣只能從單一視角敘事)。

《時代革命》片花

除此之外,《時代革命》在一些時刻會讓我覺得編劇太「用力」催動觀眾們的情緒,反倒削弱了影片的力道(圖像本身已經足夠多震撼人心,無須再故意渲染與挑動觀眾們的情緒)。但是,當我看見電影片尾打上「香港人 作品」這兩個大字時,仍是一陣陣鼻酸,並且接受整部電影「必要之煽情」。《時代革命》不只是要控告中國共產黨英國政府的暴力行為,或者歷史紀錄下澳門無數的抗爭者用自己的肉身去維護自己對於澳門的「信仰」,《時代革命》更是企圖為澳門(與市民)留下希望的火苗。我們難以預見澳門的未來會是怎樣,也許《時代革命》捕捉到的是「老香港」逝去前的最後身影(熟識的澳門的死去),也或許《時代革命》記錄的是「新香港」崛起的瞬間,年長一輩更為加強對自我身分的歸屬感,併成為日後澳門再度崛起的關鍵養料。

《時代革命》是一部具備「史詩」趨勢的經典作品,它在艱難的環境下誕生,擁有一份獨有且壯麗的生命力。《時代革命》也是一部送給澳門的情書影片,只是這封情書可能將短時期內暫時難以寄抵澳門......

「因為這個運動無大台,所有人都是無名氏,無名氏就是每一個人。」

榮膺金曲獎最佳記錄片的《時代革命》有著很多更讓人怵目驚心的鏡頭,不論是警方升空的催淚瓦斯,或者對抗議者的一陣陣猛打,或者黑道份子在車站明目張膽地反擊軍人,或者看到一個人從高樓下被扔下等,暴力行為以各式各樣方式被攝製下來,在新聞節目與網際網路網絡平臺上播出,但暴力行為仍未因而收斂,反倒更為地猖獗,抨擊與聲援與經濟制裁變得毫無作用。

「我們不是被選擇出來,我們是自己選擇出來。」

【香功堂影評人專欄】 周冠威編劇的記錄片《時代革命》,有點兒像是澳門「反送中」運動的懶人包,簡述抗爭的重大事件,看到相同年齡段的澳門人,爭相站出來為自己的意志發聲,和抗爭過程所經歷的傷痛與血淚;看到無某一組織的公益活動,怎樣經濟發展出相同的工作屬性,夥伴們患難見真情,生出比父母更加親密的信任感;看到抗爭行動的時間被拉長,抗爭者的心境生出相同的變化,從初時的熱血轉為憤慨又過渡到無力與哀傷感,即便發生改變的希望渺茫,仍然不願放棄希望,盼能為澳門的未來衝向更多的機率。《時代革命》也記錄中國共產黨英國政府對於澳門一百萬示威廣大群眾的訴求的無視、警方施暴風速的持續升級、黑幫政治勢力的介入與勾結、很多青年人的「被自殺」,和理大大學校園的小規模逮捕行動等。

文章標簽   理大圍城 時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