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年男人的叛逆期

 

兩場戲看下來,我們對艾麗卡與父親的關係已略有了解,這是一個單親家庭,艾麗卡被長期禁錮在父親近乎心理疾病的控制慾之下。這為艾麗卡那個人物在前面故事情節中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心理基礎。

她既渴求又絕望,在洗手間與華特做愛時不許華特說話,並威脅他假如不按他們的指示去做就會返回。

但是從此之後,他卻一直在幻想信中的內容,他跑到艾麗卡的家,對她大吼:“你想把精神疾病傳染給自己,對嗎?但休想對我這種做!"接著對艾麗卡施暴。

如《神奇女侠》中凱特的開頭陳詞,幾乎等同於用“愛”來當異能,還有許多人每年平安夜必看的《真爱至上》,也不斷地用旁白將“love”灌輸給觀眾們。我們大多數人看完總會發出“儘管很老套,但我還是被敬佩了”的感嘆。

艾麗卡扭曲的精神世界,像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裡提及的meme那般,以一段價值觀DNA的形式,傳播到了華特的腦中,並不斷自我複製,佔有了華特。在很多影片中,性代表叛變,艾麗卡想要抵抗父親的專制,他們卻也成了華特的專制者。

她看見華特與他們正逢豆蔻的女學生說笑後,會嫉妒到採取措施去廢掉女學生的手。種種非正常行為,都來源於她在非正常的成長環境種下的種子。並且,這顆種子除了在她頭上茁壯成長以外,還會其他人的腦中生根幼苗。

值得一提的是,伊莎貝爾·於佩爾在劇中,以一個典雅嚴苛的小提琴同學的形像,表演了內在叛逆女孩的心靈。此種不論編劇在視聽詞彙上下多少功夫都難以生產的靈性,真的可遇不容求。

艾麗卡寫了一封信給華特,並讓他依照信中的內容去做。華特發現信中寫的盡是些令人作嘔的性虐指令,其中包含捆綁雙腳,嘴塞鞋子,拳打腳踢。華特看完信後當場憤然離去。

踏進家門,艾麗卡就從一個叛逆期女孩變為一個莊嚴嚴肅的小提琴學生。她在一次沙龍上的彈奏吸引了青年人華特的注意。華特對她展開了追求,不惜考到艾麗卡執教的小提琴班去學藝。

按心理年齡論,艾莉卡與華特能說是歲數相若。但艾莉夾住在一個“毒舌同學”的機殼裡頭,她婉拒了華特的各式各樣反攻,卻暗中追蹤他。

也許是我們選擇性忽視了那個字的另一面。而《钢琴教师》則幫我們補全了附帶在“愛”下面的枷鎖。

我們所言的愛,除了重要象徵意義的存有之外,其本質上也附帶著另一種象徵意義上的枷鎖。輕者經濟發展成為感情勒索,重者則有如整部影片通常,令人窒息。編劇用沉著冷靜的視聽詞彙,向大家展現了人性脆弱和醜陋的另一面。

這是愛的種子結下的果。父親對艾麗卡畸形的愛,結下禁錮與危害的果。艾麗卡又繼續將種子傳給華特,三人之間,相互禁錮,相互危害,卻都是以愛為出發點。

在整部影片裡,伊莎貝爾·於佩爾出演的艾麗卡是一位小提琴教師,圍繞在她身旁的有三個人,一個是她的爸爸,一個是傾慕她的小學生華特。

文章標簽   神奇女俠 鋼琴教師 自私的基因 真愛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