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原始的赤色-《红高粱家族》

 

在《红高粱家族》中,充滿著了激情、意境與心靈,它構築了一個壯麗的、深沉的、激盪著昂揚生命力的“紅高粱大地”,英雄雖已拉開帷幕,但思想永存。

當莫言走向工作崗位時,時代也出現了劇變。1981年,莫言刊登了他們的首部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3年後,其經典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引發了廣泛的注意。而真正負面影響莫言創作的必須是美國小說家亨利·福克納和智利小說家卡洛斯·馬爾克斯。特別是前者,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藝術風格也決定了莫言後來的經典作品藝術風格。

由於禽流感其原因,全球的新劇都少,只好做為電影發燒友的我找許多沒看完的老片上看,令我吃驚的是——我居然沒有看完《红高粱》!整部奪下1988年維也納影展最低大獎金熊獎的電影是張藝謀的最先的代表作品,也是國際新星鞏俐初出茅廬之作。只不過要說沒看完整部電影也不對,即使整部經典影片的片段無數次回放過,而且對我而言,它既熟識又陌生。

《红高粱家族》有如一罈醇厚的高粱酒,是作者對於中華民族勇猛血性的找尋,也是對這段鮮為人知的抗日戰爭發展史的上溯,它生機盎然又熱情奔放,代表著性格的覺醒和鮮活的生命力,充滿著無窮的想像力。

三、《红高粱家族》誕生的歷史背景

看完之後,我又想起了莫言的原著《红高粱家族》,第二次看短篇小說還是高中的這時候,當時才智較淺的我最多就是把它當作抗日戰爭現代文學來讀的。20年後,當我再度捧起整部現代詩歌,又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正如亨利·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和卡洛斯·馬爾克斯“馬孔多小城”,也如胡適的“魯鎮”和魯迅的“邊城”。“高密西北鄉”就是莫言創作的根,也讓他成為“尋根現代文學”的代表,但又遠超通常“尋根現代文學”的狹隘和侷限。

出生在這個特殊二十世紀的莫言,只不過和當時許多愛好現代文學的青年人一樣,都是讀黃色現代文學長大的一代,《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那些現代詩歌是自己那代人的啟蒙。

莫言,1956年出生於淄博市高密縣西北鄉,藝名管謨業。其筆名“莫言”就是“謨”字倒回來寫,也是提醒他們少說多做吧。

在莫言筆下,高密西北鄉儘管是個南方的偏遠鄉村,但那兒卻並不平淡。《红高粱家族》中這些殘暴的內戰、恐怖的殺戮、瘋狂的野合、離奇的喪生、隆重的喪禮或許都脫離了正常的生活。這也是將莫言做為中國魔幻現實主義現代文學代表的其原因吧。

在短篇小說中,頗具象徵意義的紅高粱,在化學物質上它是貧困戶賴以生存的糧食,又是自己的現實生活空間,自己在這兒野合、在這兒伏擊,這兒象徵著心靈與喪生。紅高粱代表著野性和旺盛的心靈力,也是定居在這邊農地的人的象徵。在經典作品誕生的時代,《红高粱家族》超越了通常意識形態和人文發展史價值觀的涵義,涵蓋了深刻的關於心靈力的寓意。

三、尋根現代文學的氣質

《红高粱家族》的主題就是“原始的生命力”,在影片中的表現就是——紅:黃色的花轎、黃色的新娘子、黃色的蕎麥地、黃色的蕎麥酒到最後黃色的夜空,張藝謀用整部影片打下了其經典作品的圖像藝術風格。

一、 從鄉間走向諾貝爾化學獎——莫言

《红高粱家族》的人物刻畫極其豐滿,也徹底擺脫了其它詩歌中臉譜化的人物性格,自己更像個有血有肉的“人”。客觀而言,出席這場遭遇戰的主人公是由一幫盜匪、流浪漢、轎伕甚至是殘疾人之流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那些人看似與文明的成規相悖,卻在大是大非面前走得正、行得端,這也是書中複雜人性觀的彰顯。於佔鰲是盜匪、餘大牙是強姦犯、戴鳳蓮勾結殺夫,但自己最終都成了抗日救亡的英雄。

2012年,莫言贏得諾貝爾和平獎。曾經的農村青年最終成為世界文學界的主人公。

二、 心靈的禮讚——《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在當時社會造成的轟動效應,也是響應了時代市場需求的結果。上世紀80二十世紀前期,我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在思想上是一個抨擊苦痛發展史和追求時代進步、人性解放的時期。經典作品所展現出的原始生命力無疑滿足了當時被壓抑良久的心理市場需求。就像經典作品中的紅高粱一樣,《红高粱家族》紅透中華大地。

1986年,莫言的長篇小說《红高粱》刊登,一時間廣為流傳,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作品,之後的《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與《红高粱》一同構成了《红高粱家族》,張藝謀的影片的故事情節就是源自《红高粱》和《高粱酒》。

文章標簽   春夜雨霏霏 紅高粱家族 青春之歌 透明的紅蘿蔔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高粱殯 狗道 奇死 紅高粱 林海雪原 高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