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達追憶黃蜀芹:她一生維持士大夫典雅,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

 

《围城》攝製現場。左一為編劇黃蜀芹,左三為英達。

1987年,剛從英國大學畢業的英達在謝晉編劇的電影《最后的贵族》中出演了周大慶一角,並出任了副編劇。這是英達參演的首部電影,打戲並不多。本片在上影廠提早放映時,同樣曾給謝晉曾當過副編劇的黃蜀芹也在現場。當時她正在籌備電視劇《围城》。因緣際會,影片中周大慶與李彤(潘虹飾演)的一段演出便是從短篇小說《围城》中“借鑑”回來的。英達說,“即使那時候還沒什么人看完《围城》,攝製時為的是精確地表現人物,我就建議用了一段。”彼時,沒有人認識英達是誰,但黃蜀芹一眼就看上了他,並邀請他飾演《围城》中關鍵的配角之一趙辛楣。

英達回憶,當年他聽說要把《围城》翻拍為電視劇,覺得一點也不靠譜。即使《围城》的故事情節許多都是士大夫戲與小情趣,大多數精采的部份都是錢鍾書在短篇小說中應用的比喻。也因而,許多人將《围城》稱作“比喻之城”。那那些在劇中怎么簡單展現出?在黃蜀芹認為,那些都無法浪費,只好邀請配音員音樂家畢克出任旁白,保留了原著原話,最終成為本劇畫龍點睛之筆。 “在那么一個時代,只拍了10集的電視劇,竟然成為經典,這無法不欽佩。她的功力極高,但未必都是高在手裡、高在現場,而是頭腦,是在大量案頭工作和薰陶的士大夫個性本身所帶出來的。”

英達對黃蜀芹的第一印象是“一點也不像編劇”。在英達的認知中,編劇在現場須要“指揮千軍萬馬”,不喊、不凶,根本鎮不住。而黃蜀芹是他惟一見過的,從不能在現場大喊,永遠都是那么柔情、精細的編劇。

南方週末本報記者 張赫

除此之外,在黃蜀芹頭上,英達也看見了一名女編劇、一名士大夫編劇的頭腦與本事。黃蜀芹的母親是戲劇巨匠黃佐臨。在中國話劇界素有“北焦南黃”之稱,焦為焦菊隱,黃便是黃佐臨。但直至許多年後,英達才曉得這件事。“她一點都沒有想要靠雙親、後輩的知名度或是聲望。她就是從副編劇、從做現代文學資料那些最基本的工作,一點點到後來他們開始拍片子。”

前些年,黃蜀芹來上海和英達一同喝茶,提及他們想要拍楊絳的除此之外三個戲劇,說是《围城》的電影版。後來這件事沒成形,這也是英達與黃蜀芹最後一次見面。黃蜀芹患病後,許多年都沒有在公開場合露臉。在英達認為,就像今人曾說:“美人不準世間見白頭”。沒有人能制止生老病死的到來,但卻可以典雅面對。這也是黃蜀芹編劇一生都維持的立場。“假如你把黃蜀芹編劇形容成氣吞山河的偉大,她並非那般的。她做什么事都是溫文爾雅,但是隻靠他們的本事。現在一提及編劇就是發號施令,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像黃蜀芹這種的編劇。”

校對 劉軍

英達回憶,《围城》的攝製過程極為艱困,中間有很數次女演員都焦急的沒用。但他從沒有在黃蜀芹嘴裡聽過一句氣話——“那個倒黴蛋”已經是她所有詞彙中最“狠”的了。“後來我當編劇拍片的這時候,每次要失控或是急得不得了,我都會想起黃導怎么能在任何情況下都維持這種一種士大夫心態。這是我須要自學的。”

據上海電影家協會、上影集團公司消息,4月21日,中國第三代編劇的代表人物之一黃蜀芹在北京市第五人民療養院去世,享壽83歲。在黃蜀芹生前眾多影視劇中,電視劇《围城》被稱作中國文學電視劇的經典作品。4月23日,在《围城》中出演趙辛楣的英達在接受南方週末本報記者訪談時回憶,黃蜀芹是名符其實的“士大夫編劇”,不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始終保持士大夫的溫文爾雅。同時,黃蜀芹也是他最重要的“伯樂”,重拍《围城》也成為英達一直以來的抱負。“我後來又拍過許多黃導的戲。如果一叫我,甭管多忙我都必須去。即使她是第二個挖掘我的編劇,沒有黃蜀芹,英達的今天不能是這種的。”

編輯 佟娜

文章標簽   最後的貴族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