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三觀不正”的問題劇

 

《父母爱情》之所以火災特火,除了所謂的“內容充實不狗血、故事情節貼近生活、人物性格鮮明”之外,主要還是由於倫理塌方所引致的欣賞水準低落的結果,編劇的原意是想通過這部劇來教化一下觀眾們,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簡言之,《父母爱情》就是一部失利的電視劇,有如一個特級大廚在忙活半天之後最終烹調了一道砸鍋的菜一樣,真的是令人遺憾,甚至能說,這並非整部經典作品的失利,也並非編劇個人的失利,而是整個中國影視製作產業發展的失利,我們的影視製作從業者們必須認真反思一下了。

除此之外,安傑的親現代人的種種表現更是更讓人詬病,特別是叔父安泰面對江德福時那種諂媚的嘴臉,讓我們曉得了什么是趨炎附勢和世態炎涼,在他的眼中,家人之間的血緣關係在名望面前都不值一提,為的是達至目地能不惜一切方式,就算犧牲友情都在所不惜,他的表現能稱得上是“教材式的小人嘴臉”。

《父母爱情》假如從故事情節設置、節拍、鏡頭、女演員演出及製作技術這兩個角度看,絕對稱得上是精品,但是從思想性和表演藝術性的角度上看,卻毫無任何質感,它之所以大受青睞,完全是近幾年影視劇質量嚴重大幅下滑的產物,有種“屬中無主將,廖化當先鋒”的香味,放眼今日中國,大眾的表演藝術趣味性、精神境界日漸低落,排斥嚴肅人文,青睞低劣經典作品乃至糟粕;許多編劇順勢開發展史倒車,將已經掃入發展史垃圾箱的陳腐價值觀找回去,奉為至寶,以傳播倫理殺害、厚顏無恥為能事。這種一部奇葩劇,卻成為觀眾們的新寵,真可謂是廉恥喪盡。

不妨做一下分析,安傑毫無疑問是知識分子的代表,屬於菁英社會階層;而楊同學則是兩盲社會階層(文盲加流氓)的代言人,前者一旦顯得強大,一切都徹底反轉,只好就上演了各式各樣倒行逆施的醜劇,楊同學就是如此,在整個過程中,她毫無底線,甚至已經嚴重違反了“門當戶對”的婚姻關係規則,但因其大權在握,旁觀者只能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再說說促成江、安二人婚姻關係的關鍵人物:楊第一書記,看似是在飾演紅娘的配角,但是其嘴臉卻醜惡無比,運用手裡的立法權來干預別人的婚姻關係自由,其市儈秉性已曝露無疑,歸根結底,就是流氓對菁英的一種侮辱;即使在她認為,你安傑是接受在基礎教育的,要聽我的。

這是人物設定,上面再說故事情節設定,在《激》片中,石光榮在一次派對中認識了小無產階級出身的褚琴,接著施展渾身解數開始死纏爛打,最終使得褚琴在已有女友的情況下迫於雙親及組織上的壓力與石光榮成婚,而在《父母爱情》中,主角江德福與安傑的相戀到來到婚姻關係殿堂,也開啟了這種形式,這就無法說是相近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說複製粘貼更何況都不為過。

在《激》片中,石光榮在全省解放之後衣錦還鄉,回家探親,報答鄉親們對他的幫助,並許諾有事能隨時找他,只好,家鄉的鄉親們隔三差五便登門拜訪,弄得家中雞犬不寧,情侶之間因而爭執不斷,石光榮這才不得不略有發生改變,在《父母爱情》中,自然也有相近的故事情節,惟一相同的是,主角江德福或許仍未參予其中,反倒是姐姐江德華嘖有煩言,但是這些人卻不買她的賬,反而出言不遜,直至安優秀面,才最終將問題化解。

惋惜的是,時代經濟發展到今天,許多本該被安葬的腐朽價值觀或許仍未徹底消失,反而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以“借屍還魂”的形式對現代人施加影響,《父母爱情》就是如此,女主人公安傑所想像的真愛,是一個又矮小又英俊的女人,穿著黑色的西裝,打著黃色的圍巾,在月光下含情脈脈地望著她,說:Miss安,再見;但是,殘暴的現實生活無情地打破了她玫瑰色的夢,在父母的軟硬兼施及江德福單位領導的壓力下,她不得不把他們的夢想埋藏在內心深處,與各方面同他們毫不匹配的大老粗江德福成婚,這不僅僅是夢想照進現實生活的產物,更是這個黑白顛倒二十世紀的縮影。

關於真愛,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永遠不能結束的話題,就算是在禮教森嚴的古代亦是如此;在這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裡,仍然有很多青年男女為的是自由戀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而一批謳歌自由戀愛的詩歌也隨之應運而生,像《梁祝》、《牡丹亭》、《西厢记》等等等等。

文章標簽   西廂記 父母愛情 梁祝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