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鶴崗走出來的黑馬編劇

 

時常有人說,人過了30歲,會跟以前不一樣,我過了30歲,就沒覺得我跟29歲有什么不一樣,找半天找不著,尤其困惑。

2004年他拍《青年》,裡頭是血氣方剛的叩問和迷茫,為真愛服用自殺未遂,為親情跟人幹架,為生存從建築工地摔下來屁股開花,那些的象徵意義究竟是什么?

這一幫40多歲的西北大老爺們,在臺上哭的哭,懵的懵,抱著對方的大腦門親。攝影機對準耿軍的臉,有點像笑,又有點像哭,用他如果說:“亮出純真的目光和小孩的笑容。”

他說:“我要去趟新華鎮。”

耿軍的發小張志勇,當時在煙臺做飯店領班,去上海找耿軍。一進屋,就看見兩張能睡六個人的大通鋪,屋子裡住著好多人,都是懷著夢想來北漂,但找不到工作。“耿軍像個小弟一樣,養著自己,包租金,送給點午飯。”

2021年6月,北京國際影展的頒獎典禮上,《东北虎》入選數個大獎,但一早上顆粒無收。只剩下最後一個,也是最低的“最佳導演獎”沒正式宣佈。坐耿軍旁邊的徐剛覺得:“完了,陪跑的宿命,再度再現。”接著聽見臺上喊:《东北虎》。

他幾乎以一人之力,

而且到了40多歲拍《东北虎》,我就想描繪一下,《青年》裡我這幫好友,中年生活會怎么樣?會遭受什么?自己的境況和會我的相互態射。

以前覺得,到中年,我就死了得了。像我這種的人,活到28歲死了,完了之後自己說:“這個人似的是個天才啊。”

草根野生動物、藝術風格生猛、審美觀精良。

從被抨擊“沒天分”,想封存成名作,

以前拍戲,破舊的劇組

它領到了最高獎“影片獎”。

《东北虎》只不過講的是復仇的故事情節,從偏見熄滅到被解決掉的一個故事情節。我想探討,是憤慨的力量大,還是包容的力量大?

這個這時候,上海對於我而言是一個謎。所有的能人都在這,葉蓓、老狼、羽泉、姜文、謝飛……在家鄉的這時候,自己在《大众电影》裡面,在錄音帶裡面。到了上海之後,自己依然在電視節目和報攤上。自己究竟在哪兒啊?

緩了三個月,他還是沒放棄,接著在鶴崗拍影片《散装日记》,講西北小鎮青年的困局。電影劇本是回來一上午寫的,女演員還是身旁的哥們。

拍戲前,耿軍看這些編劇在臺上侃侃而談,“很惱怒,挺不憤。我用腳拍都能拍明白,你們都拍不明白還坐那說。”拍完《山楂》後,旁人讓他別再拍了,沒有天賦,“脆弱的靈魂就粉碎性脫臼”,他曉得拍戲沒那么難,即使自覺太爛,他就裝作沒拍過那個片。

和馬麗見第一枚就基本定下來。我定她演,她定她來演,一拍即合。她說她是演出專業的,大學畢業之後跟林兆華演戲劇,後來演喜劇被觀眾們津津樂道,但她不僅能演喜劇,但是能嘗試其它她感興趣的配角,我覺得這是一個女演員最正常的訴求。

從那時起,耿軍一直維持著大規模的、精耕細作的拍法,拍得極慢,剪得更慢,一點點雕琢。他說他是一個笨拙的人,“到現在也沒辦法以尤其專業的形式步入一個影片。”

用影片記錄好友的變化,徐剛從《青年》到《东北虎》

《东北虎》

哥兩個總是在一同飲酒,《轻松+愉快》

世紀之交,數碼時代來了。吳振聲拍出《流浪北京》,賈樟柯拍出《任逍遥》。一個人拿一臺DV,就能拍出影片了。但,動輒1萬多的DV,對當時的普通人而言,還是要咬咬牙才用得起。

張志勇出演的馬千里,房地產業投資失利,宣告破產後和丈夫小孩分開,討債者成天上門要錢。

耿軍影片裡總有炎熱的天氣情況、寂寞的人,《东北虎》

我的前兩部影片,有人說裡頭的女演員都是西北的山珍。我說那兩個哥們都是山珍裡的蘑菇。後來我跟章宇說,你到鶴崗去,你得變為一頭蘑菇。這影片演完,他問我,編劇我變為蘑菇了嗎?我說,你現在變蘑菇了。

耿軍去年46歲,是個中年人了。光頭、壯實、衣著質樸,相貌並非慈眉善目那一掛,面無表情的這時候,看上去不好惹。

另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是,在一落千丈的現實生活難題面前,希望是什么?要捍衛的是什么?

到2013年影片《锤子镰刀都休息》,攝製團隊從三個人減至五個人,只有一臺尼康、一個三腳架、兩個定焦攝影機、兩個聚光燈和LED燈、一塊用以遮光的布,靠破舊到極致的裝備,拍了16天,奪下金馬最佳影片。

成婚一兩年,熱乎勁慢慢平靜

冬暖夏涼,根本不必開冷氣,接著有三分之一玻璃窗在地上,上午1:30到3:30,三個半小時是有光的。臥室大到可以玩輪滑,我來20個好友都能坐下。那地方特牛,感覺特好。

我母親尤其逗,他給我發了一個燕郊房大掉價的短視頻,問這是真的嗎?我估算他在勸我,燕郊離上海那么近,咱買得起如果,是不是買一個?

在影片圈裡,耿軍的天賦和能力,很早就被看見。

圖像藝術風格冷峻,《东北虎》

但在過去20年的影片創作裡,

耿軍20歲的這時候,做年糕推銷員,有一次,淋著雨,一包年糕都沒賣完,一分錢沒掙著,還發了高燒。返回廠裡喝茶,看見副廠長旁邊坐著最漂亮的三個工人。

大概二十年前,過新年的這時候,我在我們鶴崗的中心站,遇到了我的好朋友徐剛。等車的人並不多。有人拎著禮盒去串門拜年,徐剛在那空著手。

19歲那年,擺到鶴崗青年耿軍面前的,大概是這么兩條路。要么在家中幫爸爸媽媽養雞,要么歷險去礦區下井,要么在本地謀份安穩工作,三個月掙不到450塊。要么就去外面打零工。

20歲,他決定去上海,用他們的形式接近影片。兜裡揣著600塊錢和電影劇本,一到上海,直奔中戲,去找夏雨的老師。他當時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覺得夏雨唸書的地方,就是一個搞影片的地方,想找夏雨來演他的戲。

影片裡,在徐東三十五六歲時,他想起19歲那年,青春最好的這時候,爸爸背著咳嗽的他去小醫院。爸爸說,未來可好了,我們一同挺過今天,明天可有趣了。

他是個狠角色,19歲做的夢是“拍膠捲影片,在大熒幕上放起來”。但是一沒學歷,二沒家底,三沒關係,就這么赤手空拳地打拼。從毛頭小夥子打拼到中年,依然沒房、沒車、沒成家,卻還在繼續拍,把賺的錢都花在影片上。

裡頭的每一人物都有獨處的時刻,馬千里在炕上吃炸帶魚,著名詩人羅德爾聳立在水族館看老虎,徐東騎著摩托馱著狗皮,小二拿著風箏在雪地裡等,下一時刻是什么?

2003年末,《散装日记》在第二屆國際DV高峰論壇拿了個鼓勵獎,張獻民、賈樟柯和張亞旋做為評委,看見了耿軍的片子,挺討厭。這是耿軍第二次獲得肯定。

此外的主要演員,

耿軍說他早就放棄世俗性的追求,他指出這是對他們“最負職責的選擇”,只有放棄那些,“就可以有一點自由”。他眼中的職責與自由,都是朝著影片的。20多歲這種過日子,40多歲還這么過。

耿軍很多不知所措。他把獎盃攥在手上,稀罕地看上幾眼,舉起來,又很快放下。這是拍戲20年來,他在中國大陸領到的第二個主流影片大獎。這20年,除了《东北虎》裡用章宇、馬麗、郭月這兩個職業女演員,他的女演員班底一直十分固定,都是他的發小和好友,被稱作耿軍的“鶴崗宇宙”。

《东北虎》的兩個主要配角,都面臨著中年債務危機。

看閉路電視,嘴裡叼著棒棒糖

耿軍得肺炎回鶴崗後,徐剛記得他大口大口地吐血,整天抱個大杯子洗澡。一聽他說要拍戲,二話不說就來幫忙演。

2017之後的二十年,耿軍在天通苑租了一個多儲藏室,三分之一在下面,三分之一在地下。後來被迫搬離,到江寧租了一個兩居室,現在還住在那兒。

在整部戲裡,馬麗完全是一個正劇的演出形式。前提是不做誇張和變形,而是常態裡的提煉、略去和放大,創建在真實武裝衝突和真實心理上,是從日常的認知裡激發出來的風趣。

片場成員從2個到100多人,

自稱為“成名作後的成名作”,《散装日记》,2003

只見過另一面的耿軍來療養院,“像個小弟一樣”,一進去就把他們一頓罵。接下來的三個月,耿軍夜間上班,下班坐車到療養院,給徐剛帶飯,接著隨便找個地方一躺,中午四五點鐘買好午餐再去上班。徐剛自此認下了那個兄妹。

後來他輾轉去找北影的張丹同學,被知會,這還無法稱作電影劇本。但能來幼兒園旁聽。600塊錢很快就用完,他不好意思問家中要錢,必須找工作養活他們。

下列是耿軍的講訴:

我在上海生活,攢錢拍戲,沒有給自己帶來尤其多麻煩,我不能掏空自己的養老保險,去買個新房子,不幹此種不自知的事。

撕破一個小人物的敘事。

我不敢花家中邊人的錢,要養活他們。想用他們的形式靠近影片,不必看自己的面色,但在這么大的地方,你不敢看自己面色,如果你是盲人。

即使西北人晚熟,我們這邊冷,作物兩年只有一集,楊樹比其它地兒長得慢。而且人家16歲就懂事了,我26歲才懂事。我去年46,相等於人家36。

雙親覺得我不顧現實生活,對他們可恥,但我覺得那個是對他們最負責管理的事。

2001年,耿軍得了肺炎,很嚴重,只得回鶴崗休養。他就拖著病體,每晚吃30多片藥,在家中寫《山楂》的電影劇本,再找當地的好友來演。

電影講訴在鶴崗出現的復仇故事情節。

徐剛演好友張稀稀,章宇演旁邊的徐剛

徐剛在《东北虎》中出演羅德爾

都是編劇耿軍的發小、舅舅和好友。

《铁路沿线》用DV攝製,給耿軍帶來非常大沖擊,

粉絲總喊他“西北戈登·考瑞斯馬基”,他已經成為中國獨立影片的中堅力量,成為會在華語影片史裡留下傷痕的那種人。

《轻松+愉快》

還有人說四十不惑,我天哪,此種話就完全不信。到了40,我迷惑得一塌糊塗——我從哪來,我到哪去,我來幹嘛來了,我幹這東西有象徵意義嗎?打趣,我跟以前一樣想不開,一樣糾結。

自己的狀態成了把憋屈和苦楚吞下去:“讓一讓,忍一忍,把腳收一收,中年就要回來了。”

徐東(章宇飾)的狗被殺掉了,《东北虎》,2021

但是許多人曉得他,還是即使上週《东北虎》的得獎和公映。

張志勇、徐剛、薛寶鶴共同組成搶錢犯罪團伙,《锤子镰刀都休息》

章宇看見電影劇本,曉得他要演徐剛,說原來剛哥有這么好的經歷。到了鶴崗,他跟著剛哥學開剷車。跟著剛哥勇哥去飲酒,熟識當地人飲酒之後、飲酒之時和醉酒熱烈的和靜默的狀態。

耿軍的影片裡,現代人會在冰天雪地的西北,熱愛溫暖的北方:“我在北方,永遠玩耍,不出來。”

章宇和馬麗出演兩對情侶,將迎來第二個小孩

《东北虎》裡,我說感傷,沒意思。這話的前提是我感傷。

中專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務工人員。

但那些毆打對我而言不太可悲,比待著強。我覺得世界上最累的事是待著,並非奔波。

章宇出演的徐東,完完全全以我的好朋友徐剛為原型。

我現在生活在上海,上海是我的房主,而鶴崗是我的主題公園,是我的感情歸屬。我創作的這時候,一次也沒有想起過上海。

徐剛就是其中一個被拉去的女演員。他和耿軍同歲,在鶴崗做體育老師,當時兩人剛認識不久,但徐剛願意陪他“瘋”,以非常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章宇完全融進來了,跟自己長在一片地方。

張志勇從《锤子镰刀都休息》到《东北虎》

“我就想在熒幕裡頭,永遠玩耍,不出來,一直奔放下去。”

馬麗出演的妻子,懷著孕呢,發現丈夫鞋子上的黃頭髮。

天通苑的半儲藏室,我住了二十年,月租1700。

耿軍沒有成婚,但變化的感覺並並非沒有。他去辦一個身份證,要收240,卻只能開160的收據。他問為什么不開240?對方質問,你要千萬別辦?他想:“要跟他在那裡幹一仗?”後來還是忍了。

“我就覺得這幫中年人太噁心了,這幫蠢貨,我們有機會一定要把這幫中年人幹翻。現在我們就是中年人。”

《散装日记》花了3000塊在五道口租了臺DV。《烧烤》花了5000塊拍,他頭上一共只有7000塊錢銀行存款。《青年》直接花光所有的錢,家中還貼補了2萬塊。

徐剛回憶起20年前,耿軍第二次喊他拍戲,“稍稍扒門縫看一眼長什么樣。”到了現在,他覺得做同學、開挖掘機,一下就看見頭了,但影片似的沒有止境。

耿軍在鶴崗長大,

我說:“你去看舅舅嗎?”

頒獎典禮後臺,徐剛、耿軍、張志勇歡慶

鶴崗對於我而言,就是馬路上這些凍得有點兒“嘶嘶呵呵”的人,回家露出四隻雙眼,攝氏六十數度只能動動眼珠。我努力踏上一半小時,從腳底就往上熱,炎熱就開始顯得幸福。

耿軍橫衝直撞著,

暮年和青年三個心靈狀態,一個在安樂窩裡,另一個在爸爸背上,年華這東西,就在那放著。這只不過是我對那個世界的,算回答嗎?算嘆息嗎?

他學業成績不太好,除了語文,基本都放棄掉。和這個時代的文學青年相近,他短髮飄飄,聽崔健、黑豹和披頭士樂隊,讀餘華、賈平凹、王朔、巴爾扎克,還有《大众电影》。

在90二十世紀的北漂追夢大潮裡,用耿軍如果,他成了“在京務工人員”,上海則成了“我的房主”。

下一時刻是他們相互遭受的時刻,有的帶著偏見,有的送去暖心的問候,有的走向和解。我們都在生活的湖泊裡頭,有的地方陡峭一點,有的地方湍急一點,有的地方交疊縱橫。我想把那些感傷的人,往回拽一拽,勸住我自己,別感傷。

馬麗的打戲並不多,但她支撐了那個影片。

但我還是想得太悲觀了。一看身旁的好友,我們嗎是到了中年。到了上有老下有小,夾在中間的時刻。太忙叨了,無法停下來。

耿軍在鶴崗長大。鶴崗是煤城,但下礦太危險了,他雙親就養雞,賣農產品來養家。

耿軍所走的人生道路,乍一聽極其艱苦和傳奇。

2012年寫電影劇本的這時候,我跟徐剛都是36歲。到2018年12月殺青的這時候,我和徐剛都40多了,腮幫都開始往下耷拉,演沒法36歲。而且我就找了年長一點的三個女演員,章宇和馬麗。

19歲那年說的明天,不就是現在嗎?現在真的可有趣了嗎?

我說:“剛哥,是幹嘛?”

2004年,我回鶴崗拍《青年》,找我的發小演。等《青年》真正順利完成,我已經到30歲。編劇張獻民同學說,你拍完青年,嗎得拍中年,拍完中年就得拍老年。似的說得對。

我不必須過那般的生活,那般的話我就什么也幹不了了,我徹底不須要那些,就可以成為我他們,就可以有一點自由。

章宇、馬麗、郭月執導,

執導說“得聚眾放大了看,不悶”

一開始好幾次都不肯喝多,他想觀察,到後來他想融入氛圍,就敢喝多了。

1月14日,《东北虎》公映,

1996年,我帶著600塊錢,從鶴崗到上海。

不光是輕工業程序,他也找不到最合適的姿態步入資本市場,以前他坦言:“我跟資本沒關係。”拍戲費錢。文藝片找不到投資,那就只能掏空他們的口袋。而且,他存不住錢,基本都投進影片裡。

有時候,酒桌上我們喝茶吃著,完了之後還有兩菜沒上,剛哥就說別上了,直接打包給幼兒園裡的小孩們帶回去。那些小孩的雙親在外地打零工,只不過就是留守兒童。章宇也跟著去幼兒園,體會剛哥每晚幹什么活,跟小孩們怎么閒聊。

《烧烤》被執導指出是大悶片,放映時迴響較好

丈夫快臨盆,讓徐東把狗送人。徐東把狗交予馬千里養,馬千里把狗吃了。徐東找馬千里復仇的過程裡,發現馬千里被討債者逼到絕境。

我不必須去買房子,完了之後還月供,我就成為房奴了。我不必須有個汽車,有汽車我可能將沒地兒停。

在今年北京國際影展,

杜海濱,2000

2012那年冬天,我帶著一臺攝像機到上海水族館,拍了45兩分鐘的東北虎。現代人圍著它看,它也有時看看人。《东北虎》裡的東北虎19歲,老虎最多能活25歲,19歲相等於暮年,影片裡說水族館是它一生的歸宿。它是美好的。

上海太大了,坐車一塊錢一次,兩站也要一塊錢,這個車換那個車,不到三個月就把錢花完了。一個青年人,太渺小了,假如在那兒掙不到學費,還得想辦法湊兩張單程票,返回祖籍。

開始拍戲是因為得了肺炎,死之後還沒拍上一部影片,他不甘心,就拉了三個拍婚慶的人當攝影,兩天給自己80塊錢。耿軍的老友兼“御用素人女演員”徐剛說,那時就是“他硬導,我硬演”。

有時,張志勇自己到江寧找耿軍,兩個人擠在三張床邊,輪流給他們買菜洗衣服,飲酒吃串,看影片聽音樂,像一個魔幻大齡女子宿舍樓。

《青年》,2008

他說:“我家狗讓人弄死了,我要去幹這個人。”

章宇出演的徐東,偷情時稱他們“人老色衰,經濟發展衰落,就剩一個看似平衡的家庭了。”

隔了兩年,我動筆寫《东北虎》的電影劇本。一上來寫的就是那個場景:一個人在要去復仇的途中,他跟他要乾的那人,跟偏見的相距,只有40兩分鐘車程。

耿軍在《东北虎》劇組

“咱倆都不挑(對方)毛病,什么節拍什么呼吸,什么走位什么機位,全不曉得。”徐剛說,“靠的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儘管他沒揍我,我沒揍他。”

耿軍去過廣東,大失所望。“有點像走進了西北的冬天。”中午去找廣東早點,滿耳全是西北話:“小弟快進來,豆腐腦。”

得獎後,許多人以為耿軍是橫空出世的黑馬。

徐東幫好友賣小說集,《东北虎》

徐東帶著“瘋子”羅德爾和“騙子”馬千里

我也沒有世俗性的疑惑,即使我30出頭就放棄掉了,追求不到的東西就放棄掉。

2018年拍《东北虎》的這時候,他和這幫老哥們“腮幫都開始往下耷拉”。徐剛和張志勇有了下一代,自己開始接送小孩,輔導小孩寫作業,面對著家庭職責的種種難題。

上了40歲,鈣流失或是雙眼花,此種體能和認知上的變化,我頭上都沒有出現。

我就覺得,啊,我可能將是晚熟。

早上五六點鐘開始飲酒,皮膚暖和起來,腳踩在地上,開始有點兒軟,走在馬路上一看,凍僵的眼神也活耀起來了,這一切挺幸福的。在酒精的幫助下,我們跟那個世界和解。

當年徐剛去上海找好友張稀稀玩,喝多了酒,好友砸了自己的的士。沒砸車的徐剛被人給捅了,後背嘩嘩淌血。

人到中年,看似平淡的生活裡,處處是定時炸彈。有一句對白是:“勇敢,約等於狠。”年輕時那股狠勁快被磨沒了,中年人能做的,但是被現實生活逼退至角落時,勇敢地挺著。

徐剛、張志勇、薛寶鶴那些女演員,跟耿軍拍了那么數部,直至《东北虎》,才第二次正兒八經地接到片酬。“他就是壓根也不給你錢。”徐剛笑著說。他們哥兩個都有自己的工作,給耿軍做女演員,並非為的是賺錢。

但他窩在家中搞了兩年的創作。他買了兩本“課堂教學筆記”,每晚寫電影劇本到夜晚2點。爸爸夜晚起來查看雞窩,以免雞被黃鼠狼叼走,看見小兒子還在奮筆疾書,說:“咱們家要出小說家。”

騎著摩托、馱著狗皮去報仇雪恨,《东北虎》

第三副部長片《青年》,製作足足花了一年半。他那時候三個月能掙四五千,須要工資收入來支持影片,夜間下班,早上做中後期,“熬完夜去下班恍恍惚惚,走路要扶著牆,我怕車給我撞著,車假如撞著我如果,那個片就完不成了。”

徒手締造了華語影片中的“鶴崗宇宙”,

入選金馬最佳喜劇片的《轻松+愉快》,花了50天,據傳其它編劇20天就能拍完。

文章標簽   陽光燦爛的日子 流浪北京 任逍遙 東北虎 大眾電影 燒烤 錘子鐮刀都休息 散裝日記 輕鬆+愉快 鐵路沿線 山楂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