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兵戎相見,《打过长江去》於生死之戰中探尋宗教信仰之光

 

有別於常俗的內戰片,《打过长江去》既有寫實的內戰場景,也有意念化的人物處理,比如說,在劇中有兩對兄妹,弟弟李綬光,是我黨的傑出教導員,率領先遣突擊隊逃出敵營,為迎接淮海戰役的大進軍,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在中國國民黨反動派的陣營中,也有一位叫作李綬明的副官,同樣是菁英式的存有。從李綬光、李綬明這三個名字上,就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之間許多的端倪,沒錯,自己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妹。兩人失散於兵荒馬亂的時代,六年之後再度碰面,卻要兵戎相見,由此,《打过长江去》獨有的藝術風格,在此種很戲劇性的對立武裝衝突中,得以盡顯。

我們常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在解放內戰時期,真實情況卻是壓迫與反壓迫的生死抗爭,誰為人民謀福祉,誰才是真正的公義之師、威武之師,誰將人民踩在腳下,也必將被釘進中華髮展史的恥辱柱。這是一場公義之戰的真相。而且,《打过长江去》是一部內部結構精緻、人物充沛的內戰影片,儘管故事情節始自一個先遣小分隊的遭遇戰,卻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波瀾壯麗的解放內戰之魂,也更讓我們在百萬雄師過大江之時,收穫滿滿的激動與喜悅。那些,都尚待大家來到電影院,親身來體會《打过长江去》所帶來的驚險坎坷與雄渾壯麗。

文章標簽   打過長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