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片之险途夺宝》並非一部直觀的喜劇電影,葛優顛覆了他的演出

 

第一次:葛優和岳雲鵬為的是等待在大海中上大號的杜淳,選擇了割斷繩索。可當自己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割斷繩索時,杜淳已經下船了……第二次:三人在海上漂流時,升空信號彈求助,誰知射下潘斌龍的直升機……第三次:當三人栽到海盜小瀋陽手裡並跟潘斌龍相約時,潘斌龍滿臉無辜的控告讓人笑掉大牙:太嚇人了,在天上飛得好好的……

羅登到底有無此意尚無定論,但誠如他本人所言《断片》充滿著了後現代主義的暗喻美感,“這一次並非詞彙的戲劇,而是攝影機和影片化的戲劇。所有的看法和表達內容都在影片之中,而並非單純在詞彙中。”羅登字裡行間的意思不言而喻:觀眾們不必須懷有從影片的臺詞中找出笑點的想法,的話不免灰心沮喪。這大概就是《断片》口碑之差的根本原因。

在影片公映當日,羅登以影評人和編劇的身分對《断片》刊登了洋洋灑灑的幾百字長篇大論。有網民用言簡意賅的寥寥91個字翻譯了羅登的大意:“這片子我倉促接的,拍的這時候還不太討厭本子和配角,創作空間也沒有,大牌還不一定聽我如果,拍完了又是一大堆破事兒。儘管過程不好受,但公映期還是無法說壞話,我們將就下,找找後現代主義暗喻去吧。”

但俗話說得好,不以成敗論英雄,過程很關鍵。一部影片成功是否,自然也無法以打分和電影票房的高低做為惟一的參照國際標準。要不是粉絲對影片龐大的執導演員陣容——葛優、梅豔芳、陳赫、小瀋陽等期望過高,做為一部賀歲片,《断片》只不過是及格的。退一萬步講,四個為情所困的單身男人——葛優、岳雲鵬和杜淳在斷片之後走上的更讓人啼笑皆非的尋寶之路,也為影片院中的粉絲製造了兩處難能可貴的鬨堂大笑。

《断片》並非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喜劇影片,而是一部充滿著了後現代主義暗喻美感的影片,這就註定了它曲高和寡的宿命。倘若吃下這顆定心丸之後,再來到影片院重溫一遍,也許嗎能夠收穫溫故而知新的不幸驚喜。

文章標簽   斷片之險途奪寶 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