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 學會了怎樣“不哭”

 

《后来的我们》確實從某種程度上還原了兩對或是一大堆青年人的10年愛情故事。早年間來上海闖蕩的日子只不過還歷歷在目,與劇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沒什么相同。租住過昌平不隔熱的小房子以及西四環外的小平房,下班在建國門的中高檔住宅裡,穿著破爛的他們變得與整棟會反光的大樓都格格不入,未曾去過大樓二樓的大西洋咖啡,即使覺得那一定很貴。平常也是以泡麵居多,週末想吃一頓好的只好買了活魚,結果意外險些阻斷了手掌跑去療養院包紮,從療養院走出來莫名的想哭,並非即使切了手掌太痛,而是手拿著難以報銷的醫療費單傷心到崩盤痛哭。也曾擺過地攤,南三環、大柳樹到天安門廣場旁邊都擺過,賣過聖誕節蘋果公司和DVD,被巡警抓的到處逃走,有賺了160塊錢的驚訝,也有被充公一袋子蘋果公司的心酸。

劇中的周冬雨,依然是本色參演。看完太多周冬雨參演的影片了,每一部影片中的她或許都是在本色參演,之所以會有這種的體會大概來源於她演出中的“真實感“。淚水是嗎,歇斯底里也是嗎。井寶此前在《捉妖记》系列影片中就已經表現得較好,這一次變身現實生活題材中有夢想的“頹廢”青年,居然一個看上去幹淨利索的他也能夠駕馭生活窮困的窮學生。那個青年女演員中的絕對小花配搭上青年女演員中的絕對實力派,三個唱功在線的女演員共同詮釋了這出更讓人感同頗受的愛情故事,10年虐戀,相約相離,後來的自己,學會的究竟是什么呢?

看影片的這時候許多人在抹淚水和抽泣,我沒有哭。踏進電影院的這時候開始自我剖析,為什么如此更讓人傷感的影片我卻沒能哭出來?緣由大概是因為我已經在滿滿變老了,已經相距過去年長的日子太久了。儘管沒哭,但卻是久久無法平淡。

《后来的我们》,會讓我想起年長這時候的真愛,只不過就是如此飽滿而貧困。擊敗真愛的,只不過就是貧困、夢想、現實生活。

每一人到最後並不完全是因為嫌棄對方貧困而返回,還有就是所謂的自尊心,自己內心深處混雜著諸如茫然、自卑、自我和窮途末路等等一連串的複雜體會,但凡有點兒追求的人心底都會有過這個叫作“夢想”的東西吧,可年長的這時候當基本飽腹都無法滿足的這時候,誰又能真正的了無牽掛地坐下來談論真愛呢?說到最後,自己是被現實生活擊敗了。也因而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人年長這時候的真愛都如見清和小曉一樣不了了之。

就如劉若英本人和她的文字一樣,整部《后来的我们》也是“很劉若英”,具備濃烈的劉若英個人風格,素雅、知性、感性、敢勇又不失柔情。選用周冬雨做主人公,大概甜品太過分“放任”周冬雨,由此一來,周冬雨的配角也更為飽滿、三維而真實。

文章標簽   捉妖記 後來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