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戲劇君主”,與丈夫新婚六年後便英年早逝,真的讓人感慨

 

1951年,依照同名長篇小說自編自導自演戰爭片《关连长》,在劇中刻畫了英勇正直、熱愛人民的國軍關排長一角。

1934年,經藍馬介紹,步入上海明日歌劇團做劇務。1935年,在戲劇《买卖》中客串演出茶坊,第二次榮登舞臺。從此以後,他對當女演員造成了興趣,開始留意自己的表演,思索表演方面的問題。

現代人常說,音樂家有三個心靈,一個是自然的,另一個是表演藝術的。石揮儘管離開了那個世界,卻把他的經典作品永遠留給了後世—從那個角度看,石揮還活著。

我第二次聽說石揮時還是個小孩子,後來在看見影片《鸡毛信》時,看得如痴如狂,石揮就是整部片子的編劇。長大後,我才曉得石揮是中國影劇史上出名的才女、20世紀末二三十二十世紀飲譽北京的“戲劇君主”。

1936年,重新加入沙龍歌劇團,表演過曹禺的戲劇《日出》。翌年,出演陳綿主演、中國旅行歌劇團表演的戲劇《放下你的鞭子》,並自此改名“石揮”。

1953年2月2日,步入北京電影製片廠。翌年,主演張駿祥翻拍、反映抗戰前夕抗日救亡根據地幼兒遭遇戰生活的電影《鸡毛信》,本片贏得愛爾蘭第八屆格拉斯哥國際影展優勝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1949-1955年傑出導演獎故事片二等獎。

1937年,在四一劇社表演的《日出》中飾演老謀深算的野心家潘月亭。1938年,任上海劇社劇務副部長,11月26日至27日,在戲劇《雷雨》中飾演見錢眼開的奴才魯貴,曹禺先生稱他演的魯貴,比他們寫的都好。

1950年,其自導自演的故事情節電影《我这一辈子》公映,在整部依照魯迅短篇小說翻拍的影片中,他飾演舊警員“我”,本片贏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1949-1955年傑出導演獎故事片一等獎。

1957年11月下旬的一箇中午,他穿上了一件可愛的褐色呢子大衣,戴著他那塊全北京只有6塊的名錶,吻別新婚五年的丈夫童葆苓,去商業銀行給母親匯了最後一次款,接著走進黃埔碼頭,買了張船票,榮登了駛往蘇州的“自由民主四號”客船。自此,那位40二十世紀的“戲劇君主”,影界的編、導、演全才消亡了。17個月後,現代人在沙灘上發現了他的遺體。

石揮從藝16年,9年從事影片創作,9年之中演、編、導了18部影片。他憑著天賦和勤奮,成了40二十世紀的“戲劇君主”;又憑著虛心和悟性,執起導筒,自編自導自演了中國影片史上的名片《我这一辈子》、《关连长》。韓國影評人加藤忠男說:“過去我只曉得中國有個趙丹,現在我發現還有石揮。

1948年,石揮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母亲》,京劇演員童葆苓在影片中出演了一個配角,後來石揮與童葆苓相識了。由於石揮比童葆苓年輕16歲,而且起初童家不接受石揮,但在童葆苓的堅持下,1953年,二人總算結婚。

石揮1915年生於青島,出生時家道已經敗落。1916年,石揮母親石紹廉帶著丈夫沈樹珍和孩子們到上海經商。石揮6歲開始在師大附中上學,其同班同學董世雄就是後來的影劇女演員藍馬。小學大學畢業後,石揮考入了陝西中學。高中大學畢業後,由於母親失業,他沒有繼續唸書。之後,為的是生計,他做過茶房、傭人、地鐵站售票員等職業。

石揮和“金嗓子”周旋曾經有過一段緋聞,後來即使許多誤解離婚了。與童葆苓的婚姻關係是石揮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婚姻關係,這在當時的文化界很少見。

文章標簽   買賣 日出 母親 關連長 雞毛信 雷雨 放下你的鞭子 我這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