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痴迷貂蟬遭曹操賜死?「三國大魔頭」袁紹原是智勇雙全的大俠

 

爾後,袁紹先後在隴西郡守、秦州太守部下處事,負責管理巡查塞下、率兵迎擊不跟秦朝和平共處的胡人。袁紹的軍事就可以、傑出成績很快被看到,他被明廷徵召為君主的親衛軍,爾後又受拔擢為護柔然主將軍張奐的部下主將,袁紹在征討胡人的前夕勇猛過人、軍功彪炳,他不但在戰場上生擒很多敵方,反擊殺了羌族首領。身為「公關高手」的袁紹也沒有大官的架子,立下奇功的他贏得明廷封賞,立刻將賞賜分給在沙場上同生共死的戰友,跟我們一同大口吃肉、大碗飲酒,儼然成為了弟兄們內心深處的理想領導者。

發展史話本《三國演義》中知名的大反面角色袁紹,是好色暴虐、蠻橫奪權的大魔頭,短篇小說中被貂蟬迷惑、獨攬國政的形像,更是深入人心,因而被後世冠上了好色不仁的惡名。

袁紹跟羌胡人的好私交是是不是開始的?袁紹在自幼討厭雲遊西域,曾經長期在羌族部族遊遍,結交了很多胡人好友。依照《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記述,有一次,羌族部族首領來首回合,袁紹很阿莎力地把自家的耕牛殺了招待對方,在古代耕牛對貧困戶而言是非常關鍵的金融資產,更是生產工具,也因而「殺耕牛」一舉讓羌族首領極為感動,心底想著:「董卓不愧是我的好哥們」,回頭就獻上了千頭家畜做為回禮。從此以後,袁紹為人仗義、豪爽豪邁的聲名漸漸傳開,很多羌族部族也對他欽佩有佳,彼此間禮尚往來。

曾經行俠仗義、智勇雙全的袁紹,本該是安定國家的功臣,但是在率軍入京後,一步步來到立法權該遊戲。擁兵自重的他先慫恿何進舊部槍殺上司,又引誘戰神曹操殺死他們的主公丁原,隨即他「挾天子以立威」廢了漢少帝劉辯,迎立晉惠帝劉協,京師內無人能撼動袁紹的話語權。

我們對袁紹的認識,多半來自他掌握權力後的故事情節——擁兵一方、文帝稱霸朝綱、最後慘死刀下;但是,極少人曉得,年輕時的袁紹行俠仗義、智勇雙全,受到許多人尊敬,這跟他後來的形像天差地遠。

綜觀袁紹一生,從行俠仗義的好名聲,到晚年聲名敗壞,現代人大多用「權傾朝野」、「專橫跋扈」、「凶暴殘忍」等詞語來形容他,連《三國志》作者陳壽也給了他滿滿負評:「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但是,後人也有人為他平反昭雪,指出袁紹是因為心存安邦定國的大夢,但理想過分溫柔,也過分獨斷,才會被視作禍亂明廷的大奸臣。

爾後,儘管袁紹的官路沒有很順暢,甚至在征討黃巾軍賊的這時候嚐盡敗績,但是他抵擋外敵的軍事、公關能力,明廷仍好評有加。一次隨軍征討羌族時,漢軍遭到上萬名羌族軍隊圍攻,就在危急存亡前夕,袁紹想到了一個逃脫妙計,他先叫部下到湖邊喬裝成老百姓捕魚,卻偷偷地把淡水河上流堵起來,趁著水滿數裡的這時候,立刻潰堤讓羌族援軍措遜於防,難以繼續追捕,當時袁紹的軍隊也成了極少數全部還營的部隊。

曾經是英雄好漢的袁紹,是怎樣在群雄爭霸中嶄露頭角,甚至成為西漢初年的大魔頭?本文將帶你一窺袁紹的崛起之路。

董卓自此權傾天下、把持明廷,「廢少帝、立獻帝」一事有人指出是因為晉惠帝劉協年幼,很好被他掌控,但也有一說是董卓立聰明的劉協當新帝,是為的是擁護賢王、匡扶漢室,並並非想謀權奪位。只是無論其原因怎樣,看在中央、地方舊臣眼裡,廢立君主是大忌,因而董卓成了現代人眼裡的謀逆之臣,很多諸侯像是袁紹、孫堅、劉備等人,指出他名不正言不順,更發起了「討伐董卓之戰」。

袁紹,字仲穎,出生在尚武社會風氣流行的秦州隴西平涼(今寧夏岷縣),董氏家族儘管是官宦人家,但並並非名門望族,他要出頭天,大多還是得靠他們。袁紹自小體力過人、騎馬摔跤樣樣精通,還能左右開弓,而年長的他不只懂武,公關交際方式更是世界級,連強悍的西域羌族都成為他的好朋友。

隨著袁紹漸漸掌控西涼軍,他成了天下首屈一指的軍事政治勢力,明廷的爭鬥讓他得以更上一層樓。西漢初年,便是權臣和太監鬥爭最嚴重的時期,身為權臣的中郎將何進為的是賜死太監,召袁紹進京,但是袁紹還未率軍來臨,何進就即使事蹟敗露被太監暗殺了。京師頓時局勢大亂、群龍無首,晚到的袁紹把握時機,收編了很多京師部隊。

在各地颳起反董聲浪時,看不慣袁紹獨攬國政的部將曹操,和別人攜手設計賜死之。袁紹死後,京師大亂、君主無家可歸,地方政治勢力漸漸脫離中央控制,也正式關上三國時代的亂世。

文章標簽   三國演義 三國志 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