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俗咖變文青 廖慶鬆爆被侯孝賢騙上來

 

【噓編送信】追星十多年 謝謝五月天教會我的這件事

臺灣資深剪接師廖慶鬆(廖桑)資歷45年,今年第55屆金馬獎獲頒「特別貢獻獎」。經手過破百部電影,也和侯孝賢從俗咖變成「文青雙人組」。被譽爲「臺灣新電影保母」的廖桑,至今卻從未拿過1座金馬獎「最佳剪接」,他坦言早期得失心較重,多少有些在意,隨着時間淬鍊,對於是否拿獎,已全然不在意,笑稱,「現在頒給我,我還會想爲什麼?」譬喻就像把自己的東西拿回來的感覺,「都已經是送獎的人了,還在意什麼領獎」。廖桑桃李滿天下,參加金馬自認像「陪公子讀書」,樂在其中。

1973年自中影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廖桑與同期的侯孝賢,從開始合作就到現在,不同於現在兩位大師所呈現的藝術片,廖桑初期偏愛「俗」片,不過他也解釋「以前的選擇不多」,隨即爆料,現在大家所看到的侯導藝術片風格,都是以前俗出來,「我本來以爲我已經夠俗了,沒想到他(侯導)還比我更誇張,穿着好漢鞋,還會把後腳跟踩扁,揹着藍色小包包5到10年。」

廖桑剪過的衆多片子,侯導的「紅氣球」是目前磨最久的片,歷時1年多才完成,他說:「因爲當時演員給的時間不多,在素材不夠的情況下,要把整個故事做得完整花了很多時間,頭很大。」當時還有個插曲,原本該片已定剪,但侯導看了看又希望重修,雖然當下有倒抽一口氣,但他仍爽朗說:「那就修吧,不然怎麼辦。」

爲何一腳成爲電影剪接大師?廖桑透露小時候曾懷疑自己有人羣恐懼症,在一個因緣際會,跟着朋友去戲院送便當,想不到一踏進去,就愛上戲院暗暗、尚未播映前的黑色螢幕以及空間氛圍,他憶起當年景象,笑說,「空間大小和現在看剪接的房間一模一樣。」也剖析自己,從小就很愛看跟組裝有關的書籍,跟剪接的排列組合概念雷同,或許自幼就在潛移默化之中奠定了這條路。

廖桑透露因爲這份工作沒日沒夜、睡在剪接室已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剪到眼睛幾度失焦,緊急瞇個20分鐘再撐2小時,最嚴重的是,因過度疲勞眼睛不斷流出眼油,還好透過運動排解壓力,身體狀況仍硬朗。

其實,廖桑不只做過剪接,曾當過兩部電影導演,也當過侯導多部片監製及「執行製片」。他直呼:「我是給侯導騙的,一路被他騙上來!」聊起當年,侯導跟他說:「要不要當我監製,還可以去香港看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廖桑沒想太多,抱着去見見明星的心情,「確實去了他們家玩。」未料開拍後突然被安排爲「執行製片」,他開玩笑說:「直接被降級。」足見兩人相挺的義氣。

時至今日,兩人已是華人電影圈德高望重的人物,廖桑保持一貫幽默風格,說道:「從兩個俗咖變成『文青雙人組』了。」廖桑現在不僅坐鎮中影,更擔任金馬電影學院學務長,也曾任教多所大學電影系。68歲的他被問到在電影圈還有什麼目標,他透露已規劃一系列課程盼望能培育更多臺灣優秀電影人才,話鋒一轉,不改逗趣本性,直說:「我還要等80歲拿金馬終身成就獎。」隨即表示「開玩笑」,其實,廖桑故意對外放話主要是督促自己必須進步,「這樣把話講出去,到時就會爲了顧及面子更努力。」

侯孝賢(左)曾執導「紅氣球」。本報資料照

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廖慶鬆。記者邱德祥/攝影

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廖慶鬆。記者邱德祥/攝影

侯孝賢 金馬獎 張曼玉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