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泓影評人專欄 / 金馬57專題講座】《幻愛》去年必看港片

 

本文牽涉重要故事情節探討,敬請聽眾自行斟酌【文/鄭秉泓】五年前要「賴和音樂節」之邀應邀出席一場名為「自由星火」的高峰論壇,《十年》其中一段《自焚者》編劇周冠克蘭地飛來臺灣地區參予對談,記得席間談起該片對他的負面影響,他笑說既然這片都拍出來了,今後也沒什麼敢拍不肯拍的問題,真正重要的還是怎樣找出投資人。《十年》公映六年多以後,周冠威順利完成財政預算600億港元的第三部故事情節長片《幻愛》(第一部故事情節長片是2013年翻拍亦舒原著、由杜琪峰出品的《一個複雜故事》),去年八月公映首天影片票房慘淡,幸好在各方口碑加持下影片票房開始提高,本文發稿前《幻愛》澳門影片票房已少於1500億港元,成為近幾年極少數僅靠本土市場便能利潤的純港片。 《幻愛》講訴一名思覺失調症康復者的真愛故事,在還沒看見影片之前,曾經和好友探討或許近幾年澳門新銳經典作品主題總是與病痛相關,《淪落人》講訴半身不遂的建築工人與照料他的菲傭之間友誼、《一念無明》是患上躁鬱症的金融創新上班族與精神病症父親的心結、《十年》0是關於妻子出軌的主婦怎樣獨立照料自閉症女兒,《十年》1乾脆安排四個主人公分別患上淋病性咽喉炎、抑鬱症和自閉症再塞滿掉落的恐懼詩意,我們忍不住猜想,莫非那些病痛是製作者基於2014年佔中行動以來的個人反映?前述劇中配角所患上病症,很大一部份其原因來自社會壓力與環境的不友善,他們因而遭受不公平對待,即使自我封閉不與別人接觸依然引起廣大群眾恐慌,在難以被理解又找不到情緒進口的情況下,恐懼體會眼看就要一觸即發……。 你可能將覺得前述論據太政治化太過分解讀,但港片對於現階段社會局勢的澄清一向比臺片敏感且強烈本是不爭事實,六十年代九十年代中英聯合公報公佈之後,從文藝、戲劇再到武俠小說等類別,持續以各式各樣形式透漏香港市民對九六大限的焦慮和緊迫移民的渴求,接著隨著本世紀初澳門影人相繼南下經濟發展,港片從產業發展面製作組合到故事發想及訊息傳達更是數次蛻變轉化。而且佔中行動以後順利完成的新銳港片,裡面與否夾帶製作者的政治暗喻(敬請留意《幻愛》劇中所有軍長、雙親配角立場),最準確的用法也許是「介於有和沒有之間」,影片主創人員說沒有不見得就是沒有,觀眾們直覺體會指出有弦外之音不見得真有弦外之音,大概就跟《幻愛》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有點兒接近,一切虛實難辨,如幻似真,而這可能將是對於看待殘暴現狀最好的切入形式——既然束手無策扭轉現實生活,這麼我們只能夢中見。 周冠威構思《幻愛》比《一個複雜故事》和《自焚者》都早,最初他是在2005年時寫到一位女精神病病人在銅鑼灣街頭脫衣旁人卻忙著看熱鬧甚至攝製的報道深表憤慨,只好這成為2006年短片《十年》7其中一場戲,到了《幻愛》則變為開場令男女主人公碰面的契機。《十年》7和《幻愛》很相近,而劇名「幻愛」要到第23兩分鐘才發生,藉由急駛的元朗地下鐵路圖像串接,或許昭告整副部長片便是後部短片的延展。 不過三片雖在配角和情節上有千絲萬縷取得聯繫,但出品相隔十三年,現如今周冠威似乎已經找出一個別於當年,圖像藝術風格出色又具個人民族特色的形式,來講訴這則真愛故事。它算不上寫實,但是自私地溶解當下澳門的地景地物,讓每格鏡頭看上去耐人尋味好似意有所指;所以我們也可以置之不理澳門詩意及精神病症等重要元素,純粹把《幻愛》看做一個虐心的真愛故事,儘管我對於電影劇本刻畫女主人公葉嵐「放蕩」、以皮膚為工具的人設(對比男主人公阿樂的純粹、處女人設)不以為意,但它不宣揚「愛能征服一切」之類老調重彈,對於情人之間立法權位階和複雜算計的高傲描寫,也算尖銳點破了真愛。 《幻愛》用迷離的圖像和頗具震撼力的配樂、聲效,締造出病人時而唯美時而失序的錯亂世界,一些時刻甚至更讓人想起希區考克的《自焚者》3(Vertigo)和波蘭編劇特爾蒂蔻恩伊達的《自焚者》4(On Body and Soul)。不論嗎致敬都好,擔綱執導的劉俊謙和蔡思韻,他們的全情投入,加上鮑起靜的勇敢輔助,讓《幻愛》狂暴迷離但不空虛,有血有肉並長出自己的樣子。 movie_id:10945※熱烈歡迎重新加入Y!影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嶄新單元「追劇咖」,讓你防疫在家不無趣!手機用戶請點「線上戲劇」或「線上電影」。

文章標簽   淪落人 自焚者 迷魂記 幻愛 夢鹿情謎 一念無明 一個複雜故事 黃金花 十年 樓上傳來的歌聲